写下这句话时,我刚回答完一个小采访。
如果问一句经验或者寄语,这便是我最想说出的话,对此,我只想说说自己的故事。其实我是个骨子里有些倔强的人。大一入学时读的是商学院,一个月后,我无奈地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其实,那是学校里不错的专业了。广东高校的创业气氛本来就浓,每堂课班里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老师们案例与实操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也很有趣,可当时的我,只觉得越听心里越浮躁,完全不想融入其中。那个月,我按课表摆上商学院的书,书底下却在读着金庸的武侠。
就这样,我萌生了转专业的想法。先是从学生手册入手把转专业那个章节看了很多遍,得知大一全年所有成绩排在学院前5%才能获得资格,又咨询了学长学姐和辅导员老师,他们告诉了我近几年转专业的名额等大致情况。那晚,我在操场一个人绕了10多圈后,决定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那时我还有个长期目标,就是出国读研,去美国看看更远的世界。很多老师建议既然出国那还是商科更易申请,中文系出国简直凤毛麟角,在他们看来,既然热爱文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呢?
可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因为我热爱中文啊,我想在最美好的四年把大学时光在中文系的课堂度过,而不是隐忍克制的学完一个并不喜欢的学科,这对我的身心,都是一种浪费。
所以,那一年对我来说,和高三没多大区别。我一面努力的学着高数现代等必修,补着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科目,一面开始报班买书开始GRE的备考之旅。
我每天六点起床去饭堂吃完早餐后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去图书馆等开馆是常态。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科目,只有用时间去换天赋。我不像室友们上课随便听听就可以数学拿高分,我必须一遍一遍的做题形成一种惯性才行。
记得有次,宿舍聚餐,她们问:“你干嘛这么拼命学数学啊?”
“为了以后永远不学它啊。”我回答。记得那天阳光很好,我们都笑得好灿烂。
就这样,大一下学期结束时,我达到了转专业的条件,申请顺利通过,成为了中文系的一名学生。我的GRE也拿到了想要的分数,还顺带高分通过了四六级。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重新选择了一遍自己的命运。
虽然大二时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班级,很多事情需要重新适应,虽然我需要每学期需要加补几门中文系大一的必修课才能顺利毕业,但心底存着热爱,我每天都充满斗志、乐此不疲。
以前在文章里写过,当我在中文系课堂上听着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时,方知,爱与绝望一样毫无出路。其实,对于迈向它的过程来说,热爱便是唯一的出路。
前不久,我看完了范海涛写的《30岁后去留学》,书里描写了30岁那年她从国内名记者到放下一切出国读口述历史的心路历程。她留学的那两年,刚好我也在美国,美东圈子不大,很多学术盛筵都是互通的。
她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短暂的成就感之后,空虚与迷茫竟然不可遏止地浮出水面。就在此时,一种对未来的强烈渴望涌上了心头,一种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声音在内心想起。越是在青春的末尾,实现自己‘愿望清单’的想法就越强烈。”
她放下国内已有的工作与成绩,踏实备考英语,终于拿到了哥大的录取。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清单,但当现实的压力袭来时,很多人为了求稳而暂时掩盖了它。
英语里常用一个美好的词是“one day”,只因太美好,所以必须用虚拟时态。
多问问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这个世上,你的兴趣才是你真正的资本。我想如果一个人活了20几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凡事只随大流或听人言语,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不放弃”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堂而皇之地实现,而是在心里永远给它留个角落,角落在哪儿,你的动力便在哪儿。
以前我看过一个很触动我的标题,叫《来不及,你就不学了么?》。的确如此,很多人说学钢琴书法是小孩子的事情,如果年过30,未免为时已晚。要知道,我的爷爷退休后才开始练习书法,每天几个小时雷打不动。有些事情,不是你真的来不及,而是你觉得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心里自动放弃了努力。
难做,你就不做了么?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另一句话: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所以,做事之前,请先问清楚自己的心,然后全力以赴。若是当时我没有一心努力转到喜欢的专业,可能现在也不会走到写作这条路。虽然不是全职写作,但能在工作之余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所想,已是莫大的幸福。至于所谓的天赋,如肖复兴所说,只是一层漂亮的糖纸,里面包裹的内容更重要,那便是勤奋与坚持。
其实结婚也是这样,你选择婚姻,只是因为你想和喜欢的人共度余生,一个人时很开心,可有了他以后更开心,你想到与他在一起时的片刻快乐都远胜独自拥有,那才带劲,而不是你年龄到了或是你疲倦了。
何况,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圆满,只有最大化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