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村子谈不上是水乡,但村子的东西南北却都被池塘包围着。处于村子南面的那一方池塘,叫藕塘。如今想来,这是个颇富诗情画意的名字。可是自打我记事起,从没有见过里面长过荷叶开过荷花。
对藕塘最早的记忆应该是三四岁时。那时我家在庄台上。紧靠藕塘的东侧住着一户人家,是个独居的老太太。庄上人要走到藕塘对面的公路上,需从老太太家的菜园子旁边过去。老太太为了扩大菜园子的面积,不断侵占藕塘边的那条路。那次不知怎得,我走到了窄窄的路上,一不留神,滑进了池塘里。也是命不该绝,对面公路上一个路过的人见到了,匆匆赶来把我从水里捞了上来。
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在藕塘边嬉戏,男孩们游到水中间,女孩子们就在洗菜的码头边玩水,找寻附着在码头上的螺蛳和躲藏在水草下的虾。那时藕塘里鱼虾很多,记得一年连续下了几天暴雨,藕塘的水漫了上来,漫过菜地,漫过门场,漫进了门槛低的人家。可是,大家并不惊慌,反而非常兴奋。门场上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鱼,有人徒手抓鱼,有人拿出家里的盆或桶捞鱼……那一天,家家户户可是狠狠地改善了一下伙食。
秋天的时候,藕塘水面上长满了菱角的叶盘,在水边,只要翻起一窜叶盘,就会看见下面长着不少的菱角,有两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孩子们往往迫不及待,经常去翻看,看看菱角长大了没有。还来不及等到完全长大,就摘下嫩嫩的菱角,轻松拨开外壳,把洁白的菱米送进嘴里。脆脆的、水水的、甜甜的滋味快要在口腔里蔓延开来,却遭遇到了阻隔,那是一种涩涩的感觉,仿佛把你的舌头包裹了起来,让你不能完全领略菱角的鲜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诗经》里记载的是“窈窕淑女”采摘荇菜时的动人景象,可我小时候看到的采摘菱角的景象一点也不逊色。藕塘中央,漂浮着几只小船(其实是家中的澡盆),小船里,坐着年轻的妇女,她们熟练的翻着叶盘摘着下面的菱角,说说笑笑,会唱歌的甚至唱起了“拔根芦柴花”的秧歌。藕塘变成了戏台,男人和孩子们围在藕塘边,成了热心的观众,欣赏着这一幅绝美的风景。
后来,我家和庄上另外几户人家搬到了藕塘的南面去了,藕塘本来相当于庄子的护城河,现在成了内陆湖了。
成了内陆湖的藕塘,刚开始几年,水中的鱼儿变得特别大,这样大的鱼靠鱼钩是钓不上来的,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鱼叉。哥哥拿着鱼叉,看着水面的动静。突然,他将鱼叉猛然一抛,扎向某个地方,待到收回鱼叉,发现鱼叉下面是一条足有十几斤重的大青鱼。至今想起那红烧鱼的滋味,口腔里还泛出口水……
可是,好景不长,藕塘渐渐变成了一潭死水。水中的鱼虾慢慢绝迹,本来清澈的水渐渐变浑浊,长满了蓝藻,发出难闻的气味……都说池塘要有活水,可庄上的人任由它生病,谁也没想着把它救活,因为渐渐的,村子里通上了自来水……
现在藕塘早已不见了踪影,在它的上方,竖起了一栋栋的楼房。那条公路还在,只是由石子路变成了水泥路。每每回老家,站在那条路上,想着埋葬在这些楼房下面的藕塘,心里总有些唏嘘。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还记得藕塘,但我想,那条路,和我一样,一定是记得的。
奇帆齐微课 22年度年度营第220篇,1250字,共3329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