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九五后拥有一个零五后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除了感叹老爹抓住了青春的尾巴不甘寂寞之外只能说一声代购了。三年一层代沟,相差整整三层沟的我们真的不一样,声明一下这不是年纪黑,只是阐述一下,听听就好了。如果说九零后有一些敏感,与世界有一点隔离,那么零零后是不是会多一点叛逆和骄纵?信息时代真的太美好太繁华了,美好繁华到可以苟且度日的家庭太多人高不成低不就,起码在五六线城市的孩子们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开始一边迷茫一边娱乐至死。城市的差异折射到家庭就是这样,但凡不会教育的家庭只能守旧固执地进行粗暴教育,会不会毁灭些什么不知道,但是对未来的憧憬无疑会小很多。
我还没有眺望到更远的层面发生的事情,只是感觉还不够还愚昧想要继续前行,哪怕负重哪怕坎坷,还存有点点挣扎和对不如意的改变的心,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弟弟那一代似乎被科技时代冲刷掉了劳碌带来的耐心和沉着。今天长幼两代又开始了交锋,一个学习退步的少年,一个野蛮教育的父亲,父辈不知道如何教育,对科技产品的学习似乎已经到了能力的上限,教育不是一堂课一本书可以完成的内容,所以会发生这样迷惑的状态,仿佛荒诞离奇让人忍俊不禁。心灵鸡汤盛行甚至过气和话术基础被无限拔高的今天,他们已经很难被普通人的话语打动感动甚至发生改变了,而这某种程度上是更多人能做到的极限。放手的不甘心和颓唐的无力感让人窒息,壁垒产生了,猝不及防无可奈何。
那么新生代的敏感到底从何而来?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人们身上多了逆来顺受,可是也逐渐消磨了死亡这个选项带来的诱惑,他们不曾想象与世长辞带来的混乱,只是苦苦挣扎。从很近的时候开始,死亡成为了撒旦的失乐园,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可以依赖到哪个避风的港湾或者说是最后的归宿中去。失恋、被误会、丢面子、责骂、语言的挑逗都会极大提高失乐园的常住人口,更多的人开始逃避现实直到领着暂住证隔绝人世,这是一个循环,成人世界对死亡的不甘心和新生代人群对死亡的归属感形成了最大的反差。迷惑而不知所措,苍凉有忍俊不禁,可恨有无可奈何。循环进场的信息轰炸和可怜的有效信息的纳入变成了最荒诞的闹剧。
所以要怎么拯救这些奇奇怪怪的年轻人?或许,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才是真的奇奇怪怪,唯有所执方能成事。人们对直面死亡不敢回头看一眼生活的人嗤之以鼻,对不曾改变仍然在人生漩涡苦苦挣扎的人恨铁不成钢,甚至怒其不争地诘问为何不去面对死亡,他们又应该何去何从?被诘问之后再被嗤之以鼻吗?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人应该站在道义的最高点,正如村上春树所说,鸡蛋和石头的双方,我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不妨放下执念心平气和一些,语言文字不只是用来记载文明的,他们更应该被用于化解纠纷和难题,教育的高度太难以企及,不妨坐下来问心问人问未来,不问过往,不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