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巜追风筝的人》,对胡赛尼及其阿富汗文化备加关注,于是巜灿灿千阳》很自然地来到了手上。一口气读完,其间三次流泪:为娜娜、为玛丽雅姆、为莱拉。这三个苦难的女人,就是动荡年代的阿富汗女性的代表。
整部作品以私生女玛丽雅姆为主线,讲述了她悲惨的一生,以及与她短暂生命紧密相连的两个女人:娜娜、莱拉。
(一) 倾其所有的母亲娜娜
玛丽雅姆的母亲娜娜是石匠的女儿,在当地富商扎里勒家当女仆,由于怀了扎里勒的孩子,被他的三个老婆扫地出门,她唯一的亲人---她的父亲与她断绝了关系并远走喀布尔。
扎里勒在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半山腰上为她建了个泥屋,并定期送来食物。当"哈拉米"玛丽雅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泥屋长到14岁的时候,她再也不相信母亲所有的告戒,执意离开娜娜和泥屋,去寻找父亲,想要以女儿的身份住进他的大房子,与他另外的九个子女一起整天都与父亲一起。然而,她只看到了窗帘后面一闪而过的父亲的脸。失望至极的玛丽雅姆被强制送回泥屋。然而,她看到的是吊在泥屋前柳树上的、随风晃荡的母亲。
永远失去母亲的玛丽雅姆,此时才想起娜娜曾经多次说过的话:"你是我的一切" "你要是走了我就会死"。她后悔,她痛恨自己。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
娜娜倾其所有地呵护着给她带来耻辱的女儿,她那被卑微低贱掩盖的母爱却如荒野的小草,从没被玛丽雅姆感知和珍惜,但她母性的余温依然陪伴着女儿后来的炼狱般的人生。
(二)恐惧的婚姻
在父亲的老婆们的主持下、父亲的哀求下,14岁的玛丽雅姆嫁给了头发花白的鞋匠拉希德。当天,她就跟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丈夫,坐上了前往650公里以外的喀布尓。
在拉希德眼里,玛丽邪姆的唯一价值就是传宗接待。所以在她一次又一次流产之后,他一天比一天更暴燥,无端指责和打骂,使玛丽雅姆度日如年。
她又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与泥屋不同的是,她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扯头发、被罚跪、被强迫吞沙子和自己被打掉的牙齿⋯
她生不如死,但她也强烈地渴望着成为母亲。
(三)少女莱拉到来
玛丽雅姆做梦也没想到,丈夫在炮弹的废墟中救回的领居少女莱拉竟然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于是,她由纯粹的绝望、痛苦、自闭转而憎恨、嫉妒、仇视,还有害怕。于是,她的世界有了一点新的内容:如何对付这个有可能占据她唯一的容身之所的劲敌!她当然不明白,其实莱拉的悲惨命运正起始于她们共同侍候的那个又老又丑恶的男人。
她们彼此的仇恨消减缘于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这个玛丽雅姆永远不可能拥有的女婴,唤醒了她沉睡到几乎泯灭的母性之爱。她开始和颜悦色,她开始喜欢女婴的呀呀儿语,她开始关心她醒来的双眼……
历经百转千回之后,在生死关头,玛丽雅姆挺身而出,从那个邪恶的男人手里救下了莱拉,以她的生命为代价。
胡塞尼当然是善于讲故事的高手,但我们绝非折服于故事本身的精彩、曲折,而是故事背后折射的母性的光辉,母性的忘我舍弃,母性的不求回报。
(四)天下母亲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母亲有一儿子,倍加疼爱,有求必应。
后来,儿子长大了,取亲了。有一天,他老婆生病了。医生说要用人的心为药引,方能痊愈。
于是这个乖儿子又很自然地跑到已苍老衰弱的老母亲面前,愁眉苦脸地说了这个办法。
母亲二话没说,剜出心,给了儿子。
儿子一路飞奔,一心想着趁热捧回去给老婆服下。不想脚下一绊,他跌倒了。
被摔出去几丈远的那颗突突跳动的心,此时万分焦急地询问道:"儿啊,摔疼了吗?"
------在这份血淋淋的母爱面前,文字岂止苍白啊!
忽然想起大约十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带着女儿乘坐人力三轮车,女车夫满脸满身都是汗,但她很健谈。说她是四川高县人,为了生活,只能下苦力,常会被一些顾客刁难,但为了供儿女上学,再苦再难也得坚持。她当时说的两句话至今仍然清晰:"养儿方知父母恩,养女方知娘的情。"
-----她在艰辛的生活里体味到的母亲的辛苦,又哪是旁人凭想象可以感知的?
难怪早有许多人感叹:没有做过母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这里所说的不完整,应该就是指女性特有的母性之爱---毫无保留,不求回报,且没有尽头。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巨大的火焰。"
米尔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巜灿烂千阳》则认为,母亲千阳般温暖的爱,滋养了人类,照亮了世界。
让我们齐声歌唱母亲,致敬千阳般灿烂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