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以道德观来衡量婚姻关系,认为婚姻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婚姻是需要保卫的,婚姻中的人也是有道理的。于是,原配当街打小三,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其实是一种悖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女人被小三之后,自己又做了小三。同样的人,难道就是因为做的事不同,她就不同了?她的三观为什么发生了这么迅速的改变?
从道德层面讲,我们更容易同情那个被背叛的女性,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也让大多数婚姻中的人觉得安定。我们通过谴责小三,来维护既得利益。
很多年前,天涯社区情感论坛活跃着打三办,主要由一群已婚妇女,所谓智者组成。大家每天在帖子上掐着很开心。力量太大,但凡有小三出没,都群起攻之,后来小三们都不来了,渐渐没意思。但情感论坛的故事依然没完,并不因为这些而减少。
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女生,南方城市公务员,有修养,收入高,长得也不错,她老公是高中同学,追了她几年,彼此是初恋,很美好。后来,她老公喜欢了小七八岁的女生,基本不回家,回家也彼此冷淡。她很痛苦,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找了算命先生,以及风水先生,都无法改变。最后他们离了。
然后,她不小心地,卷入了别人的婚姻,爱上了另一个有妇之夫。当她知道他有婚姻,她依然是停不下来。其结果是,让另一个女人陷入了困境。
在第一个故事里,她是那个悲情正义的人,在第二个故事里,转身变成明知故犯的人。她的品质变了吗?一个人的品质这么容易变?在一个故事里的爱就是爱情,第二个故事里的爱就是交易,苟且,罪恶?抑或是,人性本身具有复杂性?
从根源来看,无论是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都是同一目标:追求爱情。道德家们总是对第一种赋予美好意义,对第二种进行丑化,其价值主张无非“不结婚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而我认为,这个女生,在第一个故事中被背叛,在第二个故事中情不自禁,实则都体现了她的匮乏。
真正健康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是:我知道我要什么,我能得到我想要的。
很多人在谴责小三的时候,都不会承认,他们的婚姻关系早已恶劣,她早已缺乏:爱,信任,能力。
一个女人在骂别人“狐狸精”的同时,她早已感知不到爱,她的内心有无数的空洞。这种空洞匮乏感,促使她不计后果地去抓。然而感情这东西,是越抓越远的。在感情的世界,很少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相反,感情是势利的,往往与你的付出成反比。那个爱得多的人,往往低到尘埃里,且反应了关系中双方本身就不是匹配的。
有人提出,有没有嫁给谁都能幸福的人?确实有一种人,她内心是丰盈的,积极的,正向的,她一个人也幸福,两个人也幸福,生活看到她都忍不住给一个微笑。俗话说的是,吉人天相,逢凶化吉,靠的就是这种正能量。
有人举例,说朱安这么好,怎么得不到鲁迅的爱?胡适的老婆也没文化,怎么能吃得住胡适?除了鲁迅本人如铁一般,还有就是,胡适的老婆,她有那种能力。朱安,她那么敬畏鲁迅,天生的卑微与距离感,匮乏。而胡适的老婆敢提着刀说:你要怎样,我杀了两个孩子再自杀。这种能量,何其强大。
一个人在爱着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充满爱,信任,快乐的。相反,不爱的时候,也是匮乏的,天知道,无法隐藏。
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有能力去得到它,维护它的时候,既不会被小三,也不会做小三。
对于感情,也许可以借用一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个正,就是你自己拥有关系中的:爱,信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