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
若父母若在匮乏感的牢笼里也没关系,舍不得的时候可以诚实告诉孩子:“这次去超市,我只愿意给你花100块钱。这是妈妈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你只配得100块。”这就是界限。
父母诚实地遵守界限,可以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息,他未来的发展也一样能不受制约。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
许多人对于“满足孩子”会有一些误解,觉得如果我都照孩子需求的去满足了孩子,那不是在溺爱孩子了吗?再说了,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满足啊。
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无须勉强。
也就是说,当在面对孩子某些需求,我们的能力无法满足时,大大方方的承认,但不去否认、评判孩子的需求,不去批评他又想乱花钱、不去指责他的需求不正确,不去大肆吐苦水自己赚钱多不容易,让孩子要懂得体谅。
孩子这时的感受只会是,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都不能实现的,是不是我不值得、不配得拥有想要的,也不配得拥有金钱财富。
这样的匮乏感写进孩子的潜意识之中,会有很深的不配得。成大之后,他不敢做梦、不敢找好工作、不敢找好伴侣、赚不了很多的钱,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得。
一个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取决于他的潜意识认为自己配得上多少财富。
如果你有这些限制性的信念,没有关系,也不必去责怪父母,如果可以父母未必也想要这样的信念,他们尽他们所能的在给我们,只是给的方式未必合理,但请相信他们尽力了。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是通过自己后天的觉知重写,当你细腻地观察到自己对财富的各种感觉:我不配得,或者我必须怎样才可以得到。当你看到这些信念时,它们便会消融。
当你对金钱、万事万物都不再有信念时,就可以如实如是地活在真相中,拥有真正的智慧。
若孩子的需要经常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像填不满的无底洞,再多的物质也弥补不了爱的空洞;二是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
贪婪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被痛苦长期累积,终于让他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索求无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