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为我是不喜欢看那些家长里短的农村故事,一如《生死场》,没有像他人那样过多的感触,农村生活或许就是这样的,也不想再去品读,文字中透露着悲剧色彩和浓厚的封建气息,这让我退却,甚至不再去想,似乎刚读完就忘记了。
这小说,初读起来似乎太过于平常化,乡村化,甚至章节似乎有一点杂乱,最初我是想萧红的文章难道都是这样?起码《生死场》是这样,于是斗气似的,非读完不可。此时的我对于那时我的想法感到可笑,我竟也沉溺在小萧红的世界里拔不出来。
这文章散漫中有其格调,不似那老太太裹脚布似的农村肥皂剧,让人乏味。首先是讲家乡的道路结构,不像其他说明文一般,无聊得让人弃文,反而,如散文一般,生动地描绘了冬日的萧瑟的冷酷,而后就是风俗上的了,我没有过多的农村生活,跳大神唱大戏放河灯跳秧歌,这种种的描写给足了想象,我似乎也看到了那河岸边的戏台子前拉家常的妇人们。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之后的小萧红啊。祖父的出场使我倍感安心,仿佛那就是我身边的故人,拿着扇子躺在木藤编的摇椅上悠哉悠哉,哦,对啊,那是我记忆里的姥爷,一笑就把岁月夹在皱纹里,却也笑眯眯的,好像也不曾害怕岁月悄悄溜走,也许时间就这样笑着静止,我也想那样静止,后来我发现似乎我是没有那样神奇的能力,原来,只有他可以,让人忘记时间,忘记老去。
姥爷他70多了,经常下地干活儿,大冬天地也就穿个老旧的衬衣,满身大汗地回来,和路过的一身棉衣的下地的人打个招呼,“哎呦,这老张头这么精神呐”他们总这样呼喊出来,姥爷仿佛不好意思似的,胡乱在脸上抹一把,呵呵地笑着,回了家也闲不下来,给我的舅舅忙活着店铺,我总是能看到他忙碌而又汗津津的脊背。一年又一年,也不见他变老,还是那样壮实,时间就停留在他总是弯下的脊背上。
《呼兰河传》中的有二伯,冯歪嘴子……都是在我跟前活生生的人,发生着那个年代悲苦又幸福的故事。最不想再回去看一眼的是团圆媳妇。
她是这部小说里最悲剧的女性,她被封建愚昧活活地烫死,震动了我的心。一个开朗的姑娘,口齿伶俐,不怯生人,被认为是作风不正,有“病”在身,不找医生,不问大夫,找个“跳大神”的来,说她啊,鬼魂附体,需驱邪汉鬼,看到这里,我还不为所动,因为在那时代的农村,封建思想很重我是理解的,却不曾想到达这种无可救药的地步。一个未嫁人的姑娘被当众扒光衣服,按入滚烫的开水里,一次又一次,她挣扎不得也抗拒不得,接连三次,她终于和人世的险恶分开,她是悲剧是痛苦,却又是解脱是欢愉,我这个不迷信的人却希望她下一辈子可以有幸福的人生。
初读完这本书,脑子里都是它的一幕幕,好像是我身边的故事,那样透彻心扉,不能摆脱,我喜爱它安静祥和的村庄,我讨厌封建愚昧的村人;我喜爱我身处的时代,我思考书中那个时代;我喜爱这样的面对历史和现实,我厌烦书中人悲剧的命运。
让我再读一本她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