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今年8月份刚刚发行的一本书,书的作者就在书名中——李诞。李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间不值得”。他整天把“哎呀”、“不要这样”挂在嘴边。但其实李诞的名句“人间不值得”全句是“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不值得大家这么不开心。”李诞表面上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其实在背后非常乐观和努力的。
脱口秀的产生,需要有定主题,定稿,内部小会,表演等等。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将自己几分钟的稿子的创作和背稿。
脱口秀来源于一名港台译者对“talk show”一词的形象翻译,它被普遍认为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其后在美国才得到蓬勃发展。而在中国,却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得以正式出现。从各大卫视的社科新闻类脱口秀,到如今的网络自制娱乐类脱口秀节目,其经历的漫长过程与坎坷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作为电视的舶来品,谈话类节目显然在根据时代的进步而产生变化。
脱口秀更多的是为了博得观众的开心和喜悦,直到最近脱口秀才慢慢得到待见。李诞就是要求我们打破这个观念。要求我们将脱口秀当作一份工作。为什么要当作一份工作?
把脱口秀当作工作才是创作的本质。关于创作,我们会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李白斗酒诗百篇”,觉得创作者一直在苦等灵感乍现的瞬间,一旦灵感来了,就抄起一张纸,运笔如飞。实际上,大多数作家都不是这样工作的。比如“文坛硬汉”海明威,每天雷打不动坚持写作6个小时,从早上6点半写到中午12点半,至少要写完7支铅笔。创作不是靠热情,也不是靠灵感,而是靠纪律。
这就是为什么李诞说,“首先,这是一份工作”,“脱离工作节奏,远比脱离生活学习更可怕,对创作来说更致命。”
把创作看成是一份工作,你就不会看不起所谓的“行活儿”,因为“行活儿”代表了专业性。想要有“创造性”,必须先有“专业性”。专业性不是靠憋大招,而是靠高强度训练和稳定产出。李诞说,脱口秀演员提高创作能力最基本的方法,是写逐字稿;而最重要的方法,是天天写。
我之前经历过两次演讲题目都是《如何做一名令人放心的轨道维修工》,我经历非常痛苦的打磨。从最初分享的5分钟,到网上分享的15分钟时间,能坚持下来不断精进的原因就是不断地打磨逐字稿。
脱口秀和演讲一样,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文字口语化。没有写逐字稿的人讲脱口秀的人,“然后然后然后”,“就是说”,“嗯啊这个那个”……而写逐字稿的人说出来的话结构清晰,逻辑一环扣一环。
写逐字稿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在写作的时候预演自己的表演。文字只是索引,是我们表演的目录,只是第一层。选手们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脑子里应该是感受,应该是自己写作时想象的感受,而不是文字。
罗胖在跨年晚会上做知识分享,一共有4万字的稿子,但是他背稿仅仅只需要两天。四万字的稿子,念一遍都需要4小时,不看提词器,怎么可能记得住?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因为他跟脱口秀选手一样,他的脑海里都是感受而不是文字。每次跨年演讲前,他会往台上一站,然后想,在这个地方我应该怎么样,那个地方应该强调什么。比如讲一组排比句,咔咔咔。他背的不是排比句的内容,而是把它说出来的那个感受。就像一个赛车手,驾着一个假想中的车去走那条路。你可以想象一下,闭着眼睛想一想,你每天上班从家里到公司的那个感受,这个是不会忘的,过一遍就忘不了。而且每一遍背下来都是一次巨大的巩固,不会遗忘。
这是为什么?因为感受系统是连绵的,逻辑系统是断裂的。要不然逻辑系统为什么老让你写1、2、3?感受系统就是你看过这个,下面就是那个,脑子里面自然连贯。所以我背的、我体会的是自己在台上的感受。否则一篇稿子念一遍也得4个钟头,两天的稿子罗胖怎么可能背得下来?背感受的话,对我们来说一天能够跑10遍,所以就背得快。
比如,给你一串商店的名字,让你按顺序背下来,这肯定很难。但是你想想,每天上班路上经过的那些商店,你是不是记得特别清晰?
对,这在记忆术上,也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记忆宫殿法”。
感受,而不是道理,才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硬通货”。
通过感受这条密道,影响人的效果,远远要超过道理的说服。
感受世界的丰富性,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