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每每 微博:每每爆发小宇宙(原创文章,转载请经同意)
曾经很向往教育机构的工作,错把教育机构等同于教育行业。于是从大学初兴致勃勃地接触,到慢慢了解后磨去对其最初的憧憬。过程中是一个声音排斥否定着,另一个声音又在说服着:“再坚持坚持吧,也许是你不懂,所以才不能清楚客观地认识”(后来发现,如果一个机构一开始进去让你觉得像“传销”,那他是“传销性质教育”的几率几乎就是100%)
1所谓师资
曾在某大型上市教育机构做过助教,见证过一个神奇的“99元”班,99元,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于是靠着市场上公司名气的号召力加价格的低价诱惑使劲招生,招进来了一大批小学生,这边教学部也对应着急需一大批老师走上讲台授课!
可是公司没那么多老师怎么办呢?
各种专业,各种学历。其实这些在于我是不大看重的,因为各行各业总有不是专业出身而可以牛逼地成为某专业的老师,所以我满心期待地盼望着和这批“优秀老师”的见面。
谁知见面后却是“天哪,我才模课两天,完全不知道要讲什么!”“我也才入职一周!”“我也不是这个专业的呀!我跟你说,我们都一样,有可能你上去都比我讲的好……”
最后的结果果然是,有些老师上课第一天就收到了家长的投诉……
不标准的不通话,不过硬的专业知识,还有称不上可以为师的教学品格。这个大型机构的市场策略选择了用市场来淘汰这些不适合教学的老师。可如果这些老师是有毒的菜,那家长和孩子凭什么要花钱来当可能中毒的试吃员呢!
既然公司招了这批员工上“老师”这个岗位,那他就必然要具备老师的素质才能端这碗羹不是吗?
教育机构作为被家长学生信任的“教育把关人”,他们却大开门先放一批自己人……
我不是不能理解商业化,而是不懂这至少还算是教育行业,那些所谓抱着一些情怀,一些理想创办这个公司的人和管理者,却打着情怀的幌子,只管利益,不顾学生。
公司要商业上的高额回报才能保证它的运作,我不是太懂,却能理解,可是那也得把你不断扩大的商业市场和你的教育后续供给质量地匹配上来,给出有内容的真货,不然这和传销有何区别!
销售也说些谎话骗人,但至少骗人后卖给的是真产品,传销却是说着假话,卖的也是假产品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谓师资:名师!专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传销”说辞只骗的了一时,家长不傻,孩子也不该是金钱的牺牲品,一个公司要长久的发展难道真的可以靠“谎话”走长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