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一步错,步步错。
有人说,要是当年我……现在肯定……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念之差,两种结果。选择,特别是人生重大的选择,的确要慎重。
但是,有的有决定一生的选择存在吗?或者说,一个选择真的决定人的一生吗?
林特特在《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一书中写道:
总之,搞得我们整日心神不宁、情绪低落的,更多的是我们简单对立的思维模式,还有整天盯着劣势处境死死不放的选择性注意。
人生很长,长到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关键选择”,真的重大到足以影响我们的一生。人生之路,除了几个貌似吓人的大方向之外,还有无数个可以“微调”的小时机,需要认真把握。除非你自己不愿意。
我们听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要么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无所畏惧一往直前,最终成功。要么是关键时刻坐了一个关键选择,人生开始发生逆转。
也许这是真的,但肯定不是成功的全部原因。
有时候,名人的成功故事会给我们一种错觉,因为他们选择正确,所以他们成功了。
其实,很多人成功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因为努力、因为坚持,忍受了根本难以对外人述说的艰难。等ta成功了,当初的选择才显得正确。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有时候,我们不喜欢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它做好,没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我们觉得选择错误,是因为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困难,难以突破,看不到成长。
特立独行的猫在书中写道:
现在我慢慢明白,其实在自己没有特别偏好的时候,每条路都差不多,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那哪条路都不适合自己;如果遇到困难能克服,让自己能力不断加强,那哪条路都能走得还不错。只有极少数人从很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最终从事了这样的事业,其他的都要试试看,更要坚持、努力、不断克服困难地试试看,才能叫真的尝试过。
别把选择失误当作借口,然后在这个借口之下赖在舒适区不肯离开。
每个人都有选择失误的时候,同样的,每个人都有重新选择、重新开始的机会。
2
《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阱》里提到,大脑为了节约精力、高效处理,绝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吗?
美国作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决断力》一书中提出了四步决断法:
①.拓展选择空间
一件事情只要仔细分析,绝不会只有两种选择。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列出能想到的所有选择,选择空间就不会只有非此即彼的狭隘选择。
②.放到现实检验
看过一段话,有价值的文章,尽显作者思想光华,会有读你千遍也不厌的快意。而要想吃透文章的精髓,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近在身边,找两个现实的案例演绎一下。这样,文章的精华你获得了,作者的思想,也会溶入你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
选择也一样,凭空想象选择的优劣不如放在现实中来检验一二。
毕竟,我们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总有人遇到并解决过。
③.留出一段距离
对于情绪容易激动的人,缓解冲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冷静十秒钟再说话。
有些决定是冲动之下做出的,这就需要在做决策时留出一段距离,想一想,明天、下周、下个月你是不是还愿意这样做。
④.做好一切准备
凡事预则立,有时候机会到了眼前却没能抓住,就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多可惜!
做决策前,可以提前设想失败了怎么办,成功之后如何行动,如果出现意外能有哪些补救措施。
一个决策的成功,离不开提前准备。
3
对于不少人来说,做出决断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踏出选择那一步。
有种情况叫做“分析瘫痪“,既是完美主义又是选择恐惧症,他们怕自己选错,以至于宁可不选。
《决策的艺术》这本书里说:
“它表现为不知疲倦地收集各种有用无用的资料信息,总试图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同时,人们为了逃避做出决策,总是想象出更多分析工作来拖延时间,因为一旦作出决策就意味着接受了某些不愿接受的现实。”
当年韩信灭赵亡齐,纵横天下,何等意气风发,最后却身死族灭,如后人所言,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韩信犹犹豫豫之时,蒯通曾劝韩信:“计诚知之,而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趸之致毒;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此言贵能行之也。”
吴起有一句经典名言:“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再有勇有谋,也能败于优柔寡断。
无需犹豫和害怕,运用“决断四步法”统筹规划,做出明智的选择。要相信,没有什么选择能决定我们的一生。通过努力与坚持,把自己的选择变得正确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