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世界十大奢侈品品牌包括路易威登、爱马仕、古奇等。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LV的第四大客户群所在地,古奇的第五大市场,万宝龙的第三大消费国,瑞士名表的第十大出口国——这些,都足以令奢侈品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产生多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强烈信心。但是在这十大奢侈品品牌中并没有中国品牌,在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成为奢华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奢侈品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它的界定是有显著差异的。具体说,奢侈品主要具备了以下几个特征:历史性、文化性、设计一流、高品质、高级定制、高价格、稀缺性、国际性、非必需性。以LV(路易威登)为例,它于1854年成立于法国巴黎,从皇室御用到顶级工艺作坊,其传递的是一种旅行文化。包包由一流设计师设计,手工制作,追求极致工匠主义精神。它的产品并非批量生产,价格由5000到几十万不等。其销量遍布全球,产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饰,鞋履,成衣,腕表,高级珠宝及个性化订制服务等。
十大奢侈品中之所以没有中国品牌,究其原因有三:
1、国内机器生产,不追求工匠主义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而国内品牌的产品多以以机器批量生产为主,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但国外的顶尖大牌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从工艺上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才造就了今天的声誉。而中国品牌往往都不太注重这些,在工艺质量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却一味的抬高价格。
2、缺乏品牌塑造的意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品牌塑造(BrandBuilding),是指给品牌以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的过程或活动。品牌塑造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童话,没有传奇,在路易威登150多年的奢侈品成长的历程,我们发现他成长的过程并不奢侈——有的是靠日积月累的一点一滴的统一的营销传播信息和消费者不断的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这样才在消费者的心中建立起了自己牢固而不可被替代的奢侈帝国的城堡。
而中国的品牌凭借雄厚的财力物力通过炒作或者广告等的轰炸,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品牌塑造和品牌文化的构建。例如,中国的茅台与丝绸,还是有潜力成为奢侈品,但缺乏品牌塑造意识,没有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外延成为品牌文化,并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比如景德镇的陶瓷,它的工艺值得称赞,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商业系统来塑造其品牌,那再好也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3、缺乏创造性和产权保护意识
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来鼓励和帮助设计师来创造真正的品牌。一旦出现些有价值或者有亮点的东西,很快就被模仿,然后复制,最终摧毁原有品牌。克利斯蒂昂说:“奢侈品意味着为了提高实用性、增加吸引力,并最终更好地获得成功而做出的创新,并由此才获得高昂价格的理由。而且每当它以别样方式呈现,不事声张,但总能一击而中。”而这正是中国品牌所缺乏的。
(国内外品牌传播的意识、效果、经济状况;奢侈品本身的分析,消费动机、消费心理等;培养分析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
参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