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幸福和谐原生家庭的七月安静乖巧,成长轨迹循规蹈矩,考大学,顺利毕业,找稳定工作,准备结婚生子;爸爸去世妈妈不疼的安生活泼叛逆,她的青春像野草一样肆意张扬又生机勃勃,读职高,北漂,流浪,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站会在哪里。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从13岁第一次认识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睡觉,洗澡,聊少女的心事,彼此之间分不清。
直到18岁那年苏家明的出现。
因为对七月的男朋友动了心,安生选择了逃离,自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反正了无牵挂,反正自小没家。然而身为七月男朋友的苏家明却对安生念念不忘,所以这对好姐妹注定逃不过为男人相爱相杀的命运。只是两人最后都放弃了苏家明。七月是让苏家明在他们婚礼当天逃婚,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男人抱着她,目光如月色寂寞;安生从未与苏家明在一起过,即使她曾经无论身在何方都戴着他送给自己的玉观音。
被逃婚的七月有了流浪的理由,从此她成了安生,走安生走过的路,住安生住过的旅社,过安生经历的生活,而安生则慢慢安定下来,准备与一个爱自己的男人结婚过日子,她活成了七月。
有人感慨: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活成安生,不羁洒脱敢失去;长大了才发现我们只能像七月一样生活。其实,肆意潇洒的安生何尝不羡慕着岁月静好的七月,奈何她自小无家,只能习惯漂泊。因为流浪太久,所以内心更向往安定。
受《穆赫兰道》和《黑天鹅》的影响,在电影剧情推进的时候,我一度以为七月与安生会相爱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亦或七月与安生本是一体,她们是同一个人分裂的两种人格,原谅我把原本文艺有腔调的故事脑补得太污太惊悚,只是因为她们真的太爱太像彼此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对好闺蜜因为男人撕X的故事,但其实它关照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以及对女孩要选择怎样生活的思考。
毫无疑问,七月与安生最初都是爱苏家明的。作为女生,我能体会七月趴在被窝满脸幸福轻唤苏家明姓名时的甜蜜,也能感受安生初遇苏家明抬头看到他的阳光笑脸时的心动,只可惜她们都爱错了人。其实到后来两个女孩都不爱苏家明了,不然也不会最后都放弃了他。她们之所以会为他相互折磨,只是为了验证对方对自己的友情,因为太在乎了,所以会计较谁在自己离开的时候没有挽留,谁又在明信片的结尾问候自己的男朋友。因为爱你,所以更在乎你是否真的坦诚相见,在爱情里如此,在友情里亦是如此。
七月在决定离开家乡去流浪时,跟妈妈道歉说:“你们想让我过上的那种生活,现在都没有了。”安生再次遇到苏家明时说:“人二十五岁之前叫流浪,二十五岁之后就叫浪,是时候该安定下来了。”作为独自在外讨生活的女孩,我懂安生对有个安稳的家的渴望,那是一种做梦都想拥有的渴望。只是安生如若不曾流浪,不曾每天都过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她又怎会甘心从此与一人白首,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月如果不曾做过乖乖女,不曾生活在象牙塔,她又如何有勇气背起行囊开始流浪?人人渴望说走就走的自由,却又舍不得衣食无忧的安逸,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内心的冲突,我们怎懂珍惜与享受这自己曾经努力追求的生活?
说到底,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七月与安生,她们相互矛盾相互提醒相互映照。流浪与安稳从来不是指生活方式,而是指我们的心灵状态。内心浮躁,即使身在家乡,灵魂也是漂泊的,内心平静,即使身在流浪,灵魂也是安宁的,只是流浪也好,安稳也罢,生活终究是离不了辛苦耕耘的,也惟有经历过辛苦,我们才懂享受这百转千回的人生,难道不是吗?
有时我会想人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追剧,读小说,聊八卦。也许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每种经历都是它的组成篇章,可是等到故事讲完,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渴望说故事的人于是去写,把自己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写进去,渴望有故事的人于是去演,自己当故事的主角去体验酸甜苦辣的人生,剩下那些想说想演却未付诸行动的人于是去看去听,自己那因无人倾听无处诉说而孤独的心在找到共鸣之后渐渐温暖。
与我们而言,《七月与安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