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心尘轩/张平
一年见尾,回眸匆匆往事,轻叹流年清浅,却愿意将这青葱岁月编译成笔尖的花,眉间的笑,记录在记忆的轮廓里。抛向大海,寄往不远处的2020,你好,未来。
从半年前,一个人第一次跨过千里的航程来到香港,在下飞机的伊始,我便感受到既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亚洲人的面容,黄皮肤,黑头发,陌生是晦涩难懂的港语,和另一种与内地不一样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那也是很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我梦寐的地方。
七个月过去了,香港发生了太多的事,从政治波动到社会,间接或者直接影响着两地同胞的感情。而这样的隔阂就像是在港中资银行在这轮抗议后加固的门锁,固若金汤般存在。那一种深深的不信任,怀疑,以及香港社会的撕裂可见一斑。我衷心的希望,我们内地和香港应该开展更多,更多元化,更理性,而不是对立的对话和沟通,尊重彼此文化意识差异,热爱属于我们的中国。
当然这篇随笔主要记述我的2019的成长,和对2020的希冀。主要回答的问题是:慈悲是什么?
我的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不是信仰佛教?看你对禅学文字看的很多。说实话,信仰这个东西是很难鉴定的,不是说你信仰就是你信仰了,他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信仰不是精神的依赖,不是将个人的欲望寄托于绝对精神。其实,要有真的的信仰,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便是:慈悲是什么。
记得在索达吉一篇演讲稿里,有信众问他这样一个问题:索达您好,我们都知道您禅修境界很高,布施恩善于世人,有没有那一刻,你陷于慈悲的执着,因悲悯而迷,您是如花化解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往常我们我们总将因对外物的依赖而产生的过欲理解为“我执”,而很少关注,是否因为慈悲施善而嗔。佛陀开释曰:这世间无妄皆源欲望,欲海易沉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爱和慈悲也是欲望,所求和无求在入世境我们很难自在,无法看的真切,弄得明白。所以如果空非真空,有非秒有,我们还是很难走出执拗,还需要长夜漫漫,木鱼相伴,潜心修行。
慈悲不是施舍,不是免费的赠予
记得2019年三月的某一天中午,我走出学校,去一个饭馆吃饭,这家饭馆人很多,等候很久,终于轮到了我,我如常点了自己最喜欢的饭菜,转身走时,店家叫住了我,你的可乐没拿,我回首:我没有点,不是我的。他提着嗓子,是我们给你的。我说谢谢。店家又明确地说:我们免费送的,不要钱的。他有点不耐烦。我一脸错愕,但还是说了一句:谢谢,我不需要。其实事情很简单,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不是每个人都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你有权力赠予东西,但别人也有权力拒绝,不要轻易地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慈悲不是你想象中的施舍。记得几天前,在朋友圈读过这样的文字:富裕的人可以体面的大方。于是我在想,富裕的人如何体面的大方?富人的大方是否只针对穷人,那富人对于富人又如何体面?如果一个良好的品格只能体现在巨大的资源差异上,即,占据资源多的人可以赠予给占据资源少的,我想这只能是施舍,而不是慈悲。慈悲是更一般的爱,更普世的价值。是你愿意耐心,尊重,和善的处理你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眼帘如果再能拓宽一些,将自己的欲望再控制一些,其实你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美,你也可以走在不断趋往,花草世界,随心自如的旅途上。我大概没有周遭工作的朋友那么富有,但是走在香港的街头,我几乎每天早上都会给那些身体残疾的人5块或者10块钱,没有什么原因,最后渐渐成为习惯。当然我不是富人,但我很愿意用我的方式去追寻我认可的信念。
这个世界,不太祥和的事很多,黑暗的一面也时有发生,人性的丑恶有时候也若隐若现,所以很难有真正存在意义的净土,如果有,何不让自己爱上自己,将自己变成属于自己的净土,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如此,这个世界想必会更加美好。回首2019,眺望2020,我希望自己在求知之余,多读书!
落笔于20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