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人趁着夜黑风高去偷柿子。他们商量好,甲去爬树,把柿子敲下来。乙在地上捡。结果天色实在太暗,乙不小心掉进了水沟里,爬不上来。
“喂,掉下去了,掉下去了”。乙对甲压低声音叫到。
“当然掉下去了,因为是我敲的。”
“不是啦,掉下去了,掉下去了。”
“这不是废话吗?赶快减啊”
“不是啦,掉到水沟里了”
“掉到水沟里就不要捡啦”。
……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问题出在了哪里。
故事中的乙说话不带主语,导致甲一直在误会掉下来的是柿子而不是自己的同伴。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但是,下面的这句话,你可能会似曾相似。
“本公司非常重视与A公司的独家交易,可是最近开始与别家公司交易,让人非常担忧。”
到底是谁最近在与别家公司开始交易,是本公司还是A公司?到底是谁在担忧呢?是本公司,还是说话者本人,还是A公司呢?
这就造成很大麻烦呢?
那么,要如何避免这样的麻烦呢?你需要在写文章的时候,使用主语与谓语关系明确的句型。善用主语,不仅可以避免别人误解你的意思,而且可以减轻读者的思考负担。文章读起来自然更加顺畅。
清楚表现主语,把一个信息传达清晰。那么信息与信息之间,如何表达得更清楚呢?这个时候,你需要在连接句子时使用正确的逻辑连接词。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连接词的重要性。
“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住宅行情持续下跌。”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些人就有疑惑了。究竟“陷入困境”与“行情下跌”是这两个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因果呢?
这个时候,如果有连接词,意思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我们把上面的例句改下一下:
“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不仅如此,住宅行情也持续下跌。”
“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所以住宅行情持续下跌。”
这两句话,仅是添加了连接词,就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当你在表达两个信息的时候,明确告诉读者两个意思之间,是附加还是论证,亦或是转折。读者就没有必要去猜你的意思。文章读起来就会更加流畅。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逻辑连接词表,供写作者参考。
顺承与附加
追加 : 还有、并且、再加上、以及、不仅如此、不只、理所当然、另外、除了、
同时、特别是、而且、除此之外、尤其、甚至
对比 : 并列:另外、另一方面、相对地
时间系列:同时、以来、以后、以前
解说 : 延伸:总而言之、也就是说、具体地说、例如、其实、原本、顺带一提
总结:像这样、总而言之、总的来说、综合来说、简言之
换句:换句话说、讲白了、换言之
条件: 如果、假设、假如……的话、如果不是……的话、根据、只要、
至少有……的话、而且
选择 : 或者、或是、或如、不如、还是
顺承与目的
理由 :为什么、所谓的、理由是、原因是、因为、由于
归结: 因此、正因为、由于、基于、结果、综合……的观点、所以、于是
手段 :借由、借着
目的: 为了、为此
转折
反转: 可是、但是、虽然、不过
限制 :要注意的是、虽说如此、……没错但、相反地
让步 :当然、确实、没错
转换: 对了、那么、接下来
简书上,从来都不缺干货。为什么有些干货文章剑指痛点、评论犀利,提供的方法论让读者药到病除?而有的干货文章却看起来像一堆正确的废话,读的时候热血沸腾,读完不知所措呢?
除了主语缺漏、连接词模糊之外,用词不具体也是阻碍清晰表达一大杀手。像“调整....”“推动....”“强化...”这样的的抽象词语无法给人一种进入具体行动层次的概念。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者用词不够具体。比如“调整时间管理方法”,就不如“每天完成3件要事”来得具体。读者看到“调整管理方法”,依然不知道如何行动,但是看到“每天3件要事”,就知道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具体表达可以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唤起他脑中庞大的信息,触动情感、激发行动。
简书作者千千万,怎么判断谁是真干货男/女神?这里提供一个方法,就是看简书作者的文章用词具体到何种程度。如果一边“干货”文章里,指导读者行动的时候,经常出现“合理化“”确立“”多样化“这样模棱两可的词汇,那么就说明这篇”文章“挺水的。如果干货文章,能把行动方法具体化,具体体现行动路径,指明行动方向。那么,你一定要毫无犹豫,抱紧干货大神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