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加
1
有一个古老的话题,会在各种励志鸡汤文章中反复的被提到:每天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你都用来做什么?
热爱生活的人会说:我要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活的人会说:我要体验陪家人陪孩子陪朋友的美好时光;醉心工作的人会说:8小时?我每天都要忙到半夜;不满现在生活的人会说:我要学习,我要提高,我要突破朝九晚五的枷锁......
开挂的人生或许可以全面开花一举多得,而失败的人生却有可能一无所获。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成功的人做什么都一帆风顺,失意的人则时时在磕磕绊绊。正如圣经中所说的:“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丰足有余;凡没有的,就连他有的,也要取去。”
为什么甚至在同一个起点和平台的人,会在后面的岁月里慢慢地拉开差距,开启截然不同的人生?可以想象,对于人生理想,每天沉浸在酒桌饭局上的人,与每天阅读学习的人,其认知会相差的很远。
认知的差距,不是说我们去读一两本书或者看几篇很有道理的文章,就能够缩小的,而是在于每天的坚持。
身边经常会有人跳槽到更好的地方,或者是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我们每次都会感叹:为什么同样的是天天一起上班、下班,别人怎么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就像前几年我们单位有个刚入职的小姑娘,每天上下班的班车上都能看到她拿着书在学习,后来直接她考到了国外的名校继续深造,人生相当辉煌。
所以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也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业余时光是怎么度过的。
2
聚沙成堆,水滴石穿,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同样常常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曾经在我负责的一个项目中,乙方有个90后的小伙子,感觉这就是一个爱折腾的家伙,每天朋友圈里发的不是在玩吉他,就是在搞轮滑,或是在海边看日出,或是在深山寻胜景。好在他上班的时候工作很认真,技术能力挺强,分配给的任务也都能很好的完成,所以人缘也不错。
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本新出版的专业书籍,其大名郝然在作者的行列,还说明了这是经过了近两年的雕琢。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大家纷纷感叹,或许你永远都不知道,身边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伙子,除了每天你能够看得到的吃喝玩乐之外,在背后还有什么样的努力和拼搏。而这种差距,不是说你马上奋起直追就能立刻迎头赶上的。
私下里我请教他的经验,他谦虚地说:“其实很简单,每天少打点游戏,少看会电视剧,1个小时的时间总能抽出来的。”想起自己经常会在工作很忙加班加点的情况下,还能有大把时间追剧到凌晨一两点,人家的确更好的利用了时间。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至于他老人家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其实并不重要。但任何微小的增长,如果指数级的变化,加上时间的变量,天长日久就会变成不可估量的能量,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就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
3
雷军总结的互联网思维是专注极致口碑快,很多人前面三个词学的并不怎么样,“快”的口诀倒是抓住了,所以这两年就有很多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公司,只可惜大多数来得快,去得也很快。
我们似乎越来越等不及,所以很多速成宝典就大行其道,很多心灵鸡汤就被奉若至宝。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三个月改变你的一生,一年实现财务自由......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可以狠狠地抓住人们的眼球。
于是沉下心来去专注一项事业的,就越来越难,因为效果来得太慢。别人一个点子一个思路就能拿出来去融资和赚钱,而你却在老老实实的打磨产品,利润还少的可怜。
我有一个朋友,在微商界算得上有些名望,他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微商团队的培训和微商产品的运营。有一次他对我说,他们面临的最大诱惑就是,操盘成功的那些产品赚钱都特别快,他很担心自己受不了诱惑去卖产品。不过几年下来他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压力,老老实实的做他们的运营和操盘业务。
结果证明他们是对的,目前在业内他们的名气已经很响,并且口碑也特别好。后来他说:“坚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每天都是积累,方向对了总有一天就能跨过奇点。如果哪里赚钱快就去哪里,那就每次都是新的起点。”
有的人就是敢于下笨功夫,放长线,不绕路,一旦爆发,便势不可挡。
4
一步差、步步差,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增加会有一种优势累积效应。
就如加拿大的冰球队,其杰出的队员总是出生在上半年的前几个月。这是因为球队会在每年1月份选拔幼童开始训练,对于不到10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在体能、反应、速度上的也略有些差异。
月份靠前大一点的孩子便占有优势,在训练中好的孩子自然会受到格外关注,然后最优秀的那些加入特训营,差距越来越大,最后整个球队就像是中了某种魔咒,下半年出生的球员很少能有好成绩。
刚开始的微弱优势,就是这样在年复一年的成长过程中,一步步被放大。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如同这冰球队员,虽然刚开始的差别没有那么大,但不同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慢慢累加,便成了你现在看到的样子。
愿意努力的人总能找到时间立刻去开始,无所追求的人也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放弃。
人生的差距,或许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