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观照”之前,先说说最近阅读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的一点感想。
关于薛定谔,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的: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男,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 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等。
薛定谔既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博士。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薛定谔对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全书的最后一章“感知的奥秘”中,作者通过深入地、科学地分析,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也可以说是某一种视角下所看到的结果——生命对于世界的“感知”过程中,不管在“物质”层面将“感知”的过程描述得如何清晰、客观,但始终无法“解释”生命感知世界所生产的某种“感觉”是如何发生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光线进入眼睛的过程,电磁信号在眼睛以及大脑中传递的过程,都可以清晰地进行“物理化”地描述,但依然无法解释为何某种波长的光线在人类的视觉中呈现为黄色,而当波长改变到某个数值后,在人类的视觉中呈现为绿色。
换句话说,以物质、物理的角度去解析光线的时候,人们只能得到频率、波长等物理量,但却无法得出红色、黄色这种呈现在人类视觉中的色彩。
也就是说,人们感知的物理过程虽然可以被清晰描述,但依然无法解释某种视觉、听觉、味觉等是如何“产生”的。而且虽然总体上而言人类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具有共性,但具体到个体生命时,仍然会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同一种东西,有的人感觉是苦的,有的人却认为没有味道。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结论就是,虽然物质和意识看似以生命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本质上,物质的世界和意识的世界仍然是两个平行的世界——从物质世界的角度无法解释意识,从意识的角度,则物质世界已被永远地加上了“意识的滤镜”,而无法看见物质世界本来的样子。
——这段话不是书中的原话,而是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内容的总结。
就像百度百科中关于薛定谔的介绍中说的,薛定谔在哲学思想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了《生命是什么》这本著作中。这本书很值得对生命奥秘感兴趣的朋友们读一读。
为什么要在正式阐述“观照”之前插入这样一段内容呢?是因为,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中非常严谨的科学研究与思考,为“视角学”提供了一个侧面的“证明”——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人类一切认识活动,都无一例外地被加上了“意识的滤镜”,而“意识”本身却无法被“科学研究”所认知—— 意识影响着所有的科学研究,但科学研究却无法触达到意识本身。而这一特点也同样是“视角”的特性——所有一切人、事、物以及生命的所有活动,都处在“视角”的“观照”下,而所有这一切,却无法触达“视角”本身。
当然,这句话中的“观照”并非是视角学训练中的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观照,而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观照——当然,也包括了主动、自觉、有意识的观照。
生命的觉醒、解脱与自由,就其“发生”的层面而言,是发生在“意识”层面,而非“物质”层面。但因为“意识”层面遍达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了物质层面,因此“意识”层面“发生”的生命觉醒、解脱与自由,则不仅会体现在“意识”层面,还会体现在“物质”层面。
可以说,这段话清晰地揭示了生命觉醒、解脱与自由的正确路径——从“意识”层面入手,让生命之觉醒、解脱、自由,在“意识”层面“发生”并延展“物质”层面。这即是正确的生命“解放”的道路。如果非要从“物质”层面入手,去寻求生命的觉醒、解脱与自由,将会如何呢?这即是背道而驰、南辕北撤、越努力距离目的地反而越远。因为,单纯在“物质”层面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无法触达“意识”层面。
这也是为什么“视角学”的“视角”始终聚焦于“生命视角”的原因。聚焦于“生命视角”,即是聚焦于“意识”层面,只有“意识”本身的“光”才能照亮包括“物质”在内的所有的一切。这种“光”,从“意识行为”的角度来看,即是“观”和“照”。
生命,或者意识,其“知”与“觉”,皆是“观”与“照”的结果。或者说,知觉和观照,只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角度的描述。
视角学核心目标——生命本体智慧的觉醒与妙用,同样是“知”与“觉”、“观”与“照”的结果。
只是,视角学所说的观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知觉、观照的不同之处在于,视角学所说的观照,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自观、自照”——观照的主体是意识,观照的客体还是意识。
比如,“观照视角”是视角学训练中的核心方法,所谓观照视角,就是视角的自观、自照。
但奇妙的是,视角在这种自观自照中,却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升华和超越——这才是为什么要进行视角之自观自照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通过这种自观自照的方法将“视角”提升、升华、超越到究竟超越的智慧境界时,也就真正实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生命本体智慧的觉醒、解脱与自由。
对于这一过程,用文学化的语言即可表述为:这是生命自我照亮的过程,是生命照亮了生命,意识照亮了意识,心照亮了心,视角照亮了视角。照亮,即意味着无明的逐渐消散,光明的逐渐显发。当生命以内在自我照亮的方式遣除了所有的无明、黑暗、盲区的时候,生命本自无限、本自超越、本自光明、本自自由、本自解脱、本自圆满的“本来面目”就赤裸地呈现了出来。
所有一切生命的“真面目”本来如此,确实如此,真实不虚。
真实地见到这一真相,并始终处在清醒的对这一真相的知、觉、观、照之中,以此真相为基础面对一切人事物,不被任何假象所迷,这即是基于生命本体真相的智慧,也叫生命本体智慧,从这种智慧本自超越于所有一切其他智慧的角度而言,称之为究竟超越的智慧,亦名超级视角。
始终清醒地处在对这种真相的知、觉、观、照中,即被称为“离戏”、“觉醒”。
与此相对,所有对此真相缺乏清醒的知、觉、观、照的生命状态,即被称为“戏”、“梦”。
当一个处在“离戏”状态的生命,引导一个处在“戏”中状态的生命向“离戏”状态转变的时候,这种引导,即是“度”——从“戏”过度到“离戏”。
所有的“度”,其实都只是一种启发和引导——启发和引导生命中本有的“光”——“意识之光”,集中于观照“意识”本身——即视角学所说之“观照视角”。只要正确地掌握了这一方法,“意识之光”本自具有“照亮”的能力,所以“照亮”是必然会发生的事——除非“意识之光”被带偏了方向,偏离了【集中于观照意识本身——观照视角】这一核心。只要不偏离,“照亮”的领域和深度就会不断增加,直到“意识”的“全体”全部被“照亮”。这时“意识”和“照亮”已经完全一体无分,意识之光全部转变成了生命本体智慧之光,这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识】原来“习惯性动作”是【分别】,现在,通过【观照】的练习,将【识】中的【分别】遣除掉了,从而变成了【智】——【觉】。【觉】,即是生命本体智慧的光明与妙用。
当然,如果在“观照”中同时融入智慧的视角,那么将大大提升观照的效果——比如“缘起性空”的视角、“一切皆是视角”的视角等。
这就是“观照”的秘密——一方面将生命的能量从外界收回来,集中到生命的内在,让生命能量以“观照”的方式用于自我照亮,并在自我照亮的过程中,不断驱散各种假象,不断让生命内在的光不断汇聚、不断增强,不断照亮各种盲区,不断驱散各种无明,直到生命内在的光彻照生命内在的“宇宙”,最终令生命内在的真相彻底显露出来。而当生命内在的真相彻底显露出来时,生命的核心就拥有了真正的光明——不再被任何假象所欺骗的智慧。这种光明像阳光一样遍照于整个生命宇宙——包括生命内部和外部,这就是传统心性智慧训练中所说的“点亮心灯”。心灯点亮之后,继续观照,这时,安住在心灯的光明中观照,观照就变成了真正的慧观——智慧的观照。持续不断地进行智慧的观照,心灯就会越来越亮,智慧的光明就会不断增长,直到内外明澈,任何幻象——包括生死幻象,都无法遮住这种光明,生命就实现了真正的自由、解脱和超越。
这时,这种智慧的光明不仅能够照亮自己的生命宇宙,还能够透发到与自己有缘的生命中,TA会在这种光明的照耀和引导下,去观照自己的生命内在,从而发现自己生命内在本有的智慧之光!
“观照”就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期待您一起来“观照”并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