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东汉建安15年(公元210年)割据东吴的孙权划南昌南境设富城县。从此揭开了丰城建县的历史篇章。
经过历史变迁,县治由荣塘圩、石滩古县圩、新安圩、于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651),迁县治于剑水之东一一曲豆镇(今剑光镇),建县距今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乾旋坤转上千载,沧海桑田几轮回。丰城老城区作为丰城一百多万人口市治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新城区的建设也颇具现代化,它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繁荣昌盛的景象,反映了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也表现出丰城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和人民生活幸福美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丰城这座千年历史古镇也发生了根本改变。2017年,在市委、市府的决策部署下,丰城老城区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化改造,举全市财政之力,总投资七十多亿人民币,进行了老城区棚改,拆除了老城区大片住宅区,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一些历史街道、小巷、老屋、古井、牌楼、老店和历史遗址,正在逐渐消失,城市历史见证和历史故事逐渐地从活生生舞台表演走向冰冷的馆藏纸片。
一座现代化城市,人居最佳环境,并不只是仅仅需要像图画一样景色优美,而必须有历史传承、文化底蕴和值的人们回味的美好故事。人们追求的是一座活生生的、人类奋斗上千年有温暖有故事的甜美生活空间。
生活在这座当时只有几万人口的老城区的六零后、七零后,亲眼目睹了这座古城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的市政建设、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的改变,那是上千年历史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然而,小时候的记忆依然清晰明了,甜美回忆使人陪感温馨和亲切。摧枯拉朽式的城市棚改使人振奋,同时也使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婉惜。
每个人都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强化儿时的记忆。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近期发生的事情很快会记忆模糊,童年时的记忆日渐清晰,这在心理学上的名词为恋旧情结。我想用我这支并不流畅的笔,写下一些几十年前儿时的记忆,以示怀念从前老百姓并不峥嵘的平凡生活岁月,怀念我们失去的青春。
今天我想讲讲丰城老城区大井头的故事。
话说大井头,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唱《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时二十六岁的李白喝了一壶老酒,寄篱它乡,忽然有一种思乡愁绪涌上心头,倚靠井栏低首浅咏,留下了这首儒妇皆知的千秋佳作。月亮是游子情感寄托的物化,毕竟只有家乡月亮才是最圆最亮。床者,井栏也。月亮、井栏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情结。家思乡愁,永远美丽着人们的心灵;家国情怀,永远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大井头,既是井名也是地名,它坐落在丰城老城区东方红大街中路略偏西段,距万寿宫向东二十米,距中心菜市场向西三十米,位于老城区最繁华地段,此井原来座落在大井头巷巷口,民国时期老城区主街道拓宽,这口井位置由于街道两边房子退让而处于大街北侧,占据了四分之一街道,远远看去,鹤立于群,煞是醒目。
古代丰城老城区有七口水井非常有名,分布位置呈北斗星形状,故名“七星井"。它们在城区的位置分别为:寿昌寺前一口井,马驿巷内一口井,城隍庙前一口井,阳灵观前一口井,仙音巷内一口井,三胜巷口一口井,白鹤观前一口井。其中规模最大,水质最好,年代久远的就要算三胜巷口的“大井头"。所以人们称之为“七星魁首,井中之王"。
大井头确实是一口古井,初看起来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井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仔细探究,它不愧是丰城老城区的一口名井,庄重朴实,结构巧妙,用料讲究,外形华丽,在厚实中体现古朴,在巧妙处突显人文关怀,在质地上略显贵重,华丽中表现乡土风情。
大井头井栏高八十公分,直经一米八,井栏厚度二十公分,井深八米左右见水,井内壁是红石凿成内弧形码砌而成,内壁光滑锃亮,井内空气湿润,四壁红石上长满青苔,深红为底,藏青为饰,加上悠悠涟漪波光,每次看去,就象一幅朦胧深邃有抽象意味的写意丹青,意境悠远,美轮美奂。
古井围栏是由整块火山岩石雕凿而成。火山岩石是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它的特点是坚硬、多孔、粗糙,它的硬度是花岗岩大理石的几倍,在当时有限加工条件下,加工难度特别大,火山岩井栏非常稀罕,据说江西境内没有几只这样的井栏,加上几百年悠久历史,更显弥足珍贵,可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城区东方红大街道路整修时,井栏拆除,井窨覆盖,遗物矢为垃圾而废弃,实为可惜。
井栏周围地面约有二十几平方米面积,铺垫着大麻石,大麻石地面像荷叶边一样略微向四周倾钭,以便洒落井水流向四周排水沟。
火山岩井栏和大麻石地面,由于时代久远,岁月磨砺,凹凸不平的表面油光锃亮,就象老古董的包浆,彰显着历史的悠久和沧桑。
在井台正上方有一个四角翘首风雨亭,四柱立于大麻石地面的四角。人们在汲水、洗衣、洗菜和淘米时,可以避免烈日暴雨的恣虐,在劳动时享受生活的舒适。
古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水是生命的源泉,井在人们心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井头不仅结构、形态和建造材料非常讲究,水质清冽甘甜,沁人心脾,而且更重要的是坐落的位置举足轻重。它正好在老城区中心,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地方。
老城区通过上千年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的模样,在清代中期,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资本经济雏形。
以大井头为中心向东西延伸,形成了一幅活生生的丰城《清明上河图》,街道两边商铺鳞次栉比,街道中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杂货铺、绸缎铺、茶坊、酒肆、铁匠铺、镶牙诊所、中医坐堂、还有圆桶店、竹篾店、染坊、裁缝铺和瓷板画店等等,应有尽有。
大井头向东二百米是陆家巷和掛剑巷汇合处,向西二百米是太狮口和横巷口汇合处,就是现在的审计宾馆,丰城古代西城门就在此处,由于历史变迁和年代久远,现在看不到任何踪迹。这两处连成一片聚集着大量商铺和百年老字号商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百年商号,赫然有名,黄吉顺、张万泰、和昌、范复顺、甡记布庄、利高行、鄢义盛、陆三胜、长顺馆、任庆丰、裕顺全和邹双顺等等,一串串商号名称,就是一部部丰城百年经济发展历史。有些商号不仅在丰城生意如火如荼,兴旺发达,而且在赣商圈中也晓有名气,他们生意远及湖南湖北安徽,有的商号在上海、广州和西安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
解放后,共产党对商业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进行了彻底改造。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除了这些商号外,还有一些有百年历史的手工业者,这些传统手工业者顽强地秉承传统技艺,坚守传统行业阵地,形成独持的乡土文化,顺应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我是六零后,在六、七十年代目睹了一大批传统手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大井头周边有着一批百年历史的传统手艺人,他们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秉承着先辈们诚实本份,仁义信用的宗旨,默默无闻的代代相守,香火延续,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周氏镶牙铺",百年老铺,位于万寿宫隔壁,在大井头周边。几代人的坚守,现在的传承人周文玮还在继承祖业,从事牙医事业。在传统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传承人既有祖传的中医技能,又能很好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特别是传承着祖训中的医者仁心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大井头铁匠铺”,也是百年老店。位于大井头向西钭对面。五、六十年代铁匠铺传承人是周全兴,他家几代打铁为生,生意很红火。丰城铁匠铺自古以来都是夫妻搭挡,店主打铁,妻子帮锤。到六十年代中期带了一位徒弟,名叫邹康林。现在铁匠铺还在营业,只是传承人由原来周全兴徒弟邹康林继承。
传承人邹康林铁匠铺和百年前的铁匠铺一模一样,如果我们踏进店铺,确实会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没有一点现代生产设备和工艺。他说:“我遵守的还是古法打铁传统手艺,只有在古法工艺中才能体会到先人的智慧和经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哑巴锁匠"凌师傅的摊子位于 大井头过街对面,六、七十年代可是丰城老城区赫赫有名的锁匠,他服务周到,技术精湛。那时可没什么配钥匙机械设备,每配一把钥匙都是靠一锉一刀锉出来的,能使每把新配钥匙严丝合缝,完全靠工匠一丝不苟专业技术。特别是一串大大小小自制的工具,能够很快打开任何一把锁,是现在万能钥匙的雏形,在半个世纪前能钻研出这样高级的技术,确实难能可贵。现在子承父业,传承人是他儿子小凌,他现在仍然在老城区开修锁行,热情地为市民服务。
说到大井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城区的原位民一定会想起"黄胡子卖凉粉"。他道风仙骨的外貌,细嫩溜滑的凉粉,一定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影响。
圆木匠,蔑匠店,扎花工,刻章店,毛笔定制店,茶铺,饭铺和酱铺等等百年传统手艺人的故事不胜枚举。
大井头就像一只大舞台,几百年来每天都上演着一台台黎民百姓生活的大戏,有欢乐,有幸福,有痛苦,有忧愁,但每每回想起来,温馨甜美是主基调。
大井头是典型的丰城老城区过去了的社会市井图腾,它既是当时社会的万花筒,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和幽幽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