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还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必须先解读这个“人”字。
这个“人”字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个怎么样的“不知”法?
明白了,你就知道,遇到这样的人“不知”你,你也会“愠”的。
《论语》中的“人”经常用来表示士大夫阶层的人,这样的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这句话里的“人”就包括在了这类人中。
这是第一个要明确的。
第二个要明确的是。既然是知识分子,那么,在知识分子中,为什么会有“君子”与“人”之分呢?
这是因为二者产生“见识”的模式不同,或者说,二者的学习模式不同。
一般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这句话中的“人”的“见识”的产生过程,一般都是基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的观点……
而像孔子这样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君子,他们产生“见识”的过程,与以往的知识、典籍、权威论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在《论语·卫灵公》中写得很清楚。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学生问孔子,老师您懂的这么多,一定是您书看得多,见多识广。孔子说不是的,很多事情我之前并没有接触,只是我能洞察(贯)其中(之)的道理(一)。
这个与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同一回事。
这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者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有些东西他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但是一上手就能非常精通。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君子这样的表现,对于依靠传统学习模式获得“见识”的“人”来说,会极大的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嫉妒心!
凭什么你说的,会比我认认真真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有道理呢?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人的“不知”就是嘲笑、诋毁、诽谤、抹黑……
……你丫一定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
你遇到这样的“不知”会怎么样?一定会很生气!
但是,孔子却要求“不愠”,“不愠”才是君子。
这是,孔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孔子的气度是不是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