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前不懂历史,后不解时事,静不会唱歌,动不能跳舞的平凡女生,在四线城市做着普通的工作,每天过着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睁眼,起床,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如此循环往复,一天又一天。
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半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背着一个与瘦弱的身形不太相称的大书包,凭重量观察,里面装着笔记本电脑,因为明显感觉单薄的肩膀有些前倾,走路有些吃力。辗转两趟公交,8点半终于到办公室可以放下早已承受不住的电脑,开始整理安排规划一天的事情。
看似普通的工作,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新的公司、新的环境、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行业,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待人的分寸、处事的态度都要重新拿捏,一言一行都甚为谨慎,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与注意力。初来乍到,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尽管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基本的薪水,但仍努力地往前爬。
她不是个例,而是代表,是常态。
一只背着电脑的爬行者,是所有在外拼搏工作人的状态,很生动,很形象,很真实。
我大三的时候生平第一次来到北京,17个小时的硬座,半夜的车厢冷气十足,冻得瑟瑟发抖,这个经历刻骨铭心,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在北京看过北大,转了清华,游了故宫,拍了天安门,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最震撼的是我亲眼目睹了天通苑,全国最大的流动人口小区。小区的房子全部被隔成一间间小格子,厨房里放张单人床都算是比较好的环境,至少不是地下室,至少有窗户。清晨的天通苑,大概6点,天刚刚亮,可以看到大波大波的人群涌向地铁站,站在天桥往下看,密密麻麻,跟春运的火车站没有区别。一个个行色冲冲,拿着在路边随手买的早点,快步向前冲地铁,因为晚一分钟,前面就不知道要多排多少人,就要挤不上这趟地铁。地铁换线、转公交,辗转2个小时甚至更久终于到了公司,开始一天忙乱的工作。下班又是2个小时才能回到那个冷冰冰的格子间。
有人说,在北京街头,随便问一个步履匆匆的行人,都可能是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的高材生。高学历高能力确实可以转化为高产出,但高产出高效能的背后是什么。无止尽的压力好像重重的壳,毫不留情地压在这些在大城市漂泊的他们身上,疲惫不堪,但仍努力地向前爬行着。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因为一首《成都》而大火的赵雷。初识他,只因一首《画》,歌词描绘的画面着实美好羡慕向往。他的成名之路坎坷崎岖,负债出专辑做个唱,最终一鸣惊人,可以说他是大器晚成的选手。他一路上背负着太多的压力,但仍然在自己的民谣路上坚持到底。而《成都》一夜之间红遍大街小巷,也正是听者观众背负着压力产生的结果。慵懒的曲调,温暖的歌词,深入人心,引起共鸣。
一只背着电脑的爬行者,一个中性的表述,没有褒义,没有贬义,只是简单地描述一种状态。
一只背着电脑的爬行者,是社会常态,不只是现在,还会一只延续到未来。
做一只背着电脑的爬行者,负重前行,其实没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