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
女孩愣在小区的人行道中,10岁左右的年纪,妈妈就站在她面前。女孩的眼泪瞬间涌出,她强忍着不敢哭出声,妈妈不发话,她不敢动。捂着她那被打红的半边脸,从响声判断,脸上应该有四个大大的红色手指印。
妈妈非常生气地在说着什么,时不时问着女儿。女儿只是点头或者摇头来回应,时不时有行人经过,看着这一幕,没有停留。
我猜想:许是女孩做错了什么,妈妈无法忍受,于是才有了上面一幕吧。
02
一位妈妈拖拽着大约四五岁的女儿往一栋楼房走去,歇斯底里地叫喊:“你为么不去学琴,昨天为什么没去,要这样的话以后你要什么都不会给你买?”小女孩只是任由母亲推拖拽着往前走,看得出她非常的不情愿,边走边大声哭着。
四五岁的孩子,“哭”是不是她遇到事情唯一可选择的抗争的武器?!
03
小时候,经常看到大舅打表哥表姐们,在我眼中他非常的暴力。他可以因为孩子没有看好晒在门前的谷子,被鸡或其它动物祸害了一点,便抡起鞭子抽打表姐或表妹。
有一次甚至因为表哥不肯打预防针而把他摔倒,直到表哥鼻子流血,他也不管不顾。因此,我每次看到他都害怕他会因为我哪里做得不好而出手揍我,他的家里我都不敢多待,他看我一眼我都会吓得打哆嗦。
我的父亲不像大舅这般容易动怒,可对我们姐弟几个也不怎么客气,有时也会动用武力解决我们的“不听话”。而有一点好的是,他事后总会和声细气的来跟我们说些暖心的话,讲一些道理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不可以。
相比之下,我的父亲就显得温和很多,给我的童年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让我对待事情总保持乐观精神。
04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除了疼他们,偶尔的责罚是少不了的,尤其在我们为事业奋斗的这几年里。没有好好的引导他们,反而希望他们无师自通,做我的什么都会的乖宝宝。
我们嘴上说着只要孩子快乐健康就行,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至少在我这里真的不是,孩子的成绩在班里不上不下,忍不住就会去和朋友家的孩子做比较,责问她为什么考得这么低分?为什么不能按时把作业完成?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什么老和弟弟抢东西?……
可见,我们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有非常多的要求的,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有时候我会分不清楚我们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以一些“都是为你好”这样的信条来教育或教训他们。
我们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我最近经常思考的。
我写出来的是:健康快乐,独立,自律,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尊老爱幼,时间观……
我在做的确是:希望她能长成我想要的样子,各项都别人家的孩子强一点……
事实却是:她正在长成我的样子。弟弟不听话时,我会拿衣架吓唬他。我不在家时,姐姐就经常拿着衣架追弟弟到处跑……
为此,最近在抱着简. 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在死啃烂啃,边学习边践行。
我们会打骂孩子是因为生气,生气是因为孩子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这种属于控制型父母。
适度的控制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责任等。过度的控制会压抑孩子的创造性,使他们变成“讨好者”,总是在寻求成为“别人赞同的人”!
过度的控制还会引发一些孩子的反抗,他们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并且总是试图探寻限定的边界,直到遭受到惩罚。这会使父母与孩子陷入没完没了的权争夺战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我们责怪打骂孩子的短暂时间里,孩子是会按照你的意思做好事情,短暂的有效期一过,孩子又变回原来的样子,这让我们每个父母深感苦恼……
更是印证了打骂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有效期一过,便忘记了。所以打骂并非良药,反而会阻碍今后的沟通,防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作者给我们的建议:记住,生气的当下,最不适合解决问题。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
�作为父母,无论你心目中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他最终可能会成长为两种:1、成为与你截然不同的人。2、成为和你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