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欢乐颂》第三十四集,有一副场景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就是当樊胜美在医院需为病危的父亲手术筹钱,四处求助却毫无结果,近乎绝望的时候。那无助的眼神和哽咽的声音,与平日里她傲娇的气派构成无比鲜明的对比,也让所有曾精心修饰过的伪装在刹那间不堪一击。这个无比现实而揪心的场景,也不禁引发了我对他们所关注的最核心问题的思考——钱。
其实最深刻的细节还在于樊胜美打电话借钱时的小片段,平日里满脸堆笑地邀请她一起玩乐的所谓朋友们,在这时却都如同躲瘟疫一般地避讳她,甚至还有人借此提出侮辱性的不合理要求。这样的情节倒也不是很陌生,在一些文章里也会读到类似的故事,只是当它突然以视频的形式在眼前演绎时,心里还是挺受触动。人性的善恶面在刹那间碰撞交汇,也毫不费力的冲破了黏附与其上的那张薄薄的人情纸。
借钱,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几次。但直到今年的一次经历,才让我对这个问题开始增添了一份清醒的认识。由于生活费应急而又不想跟家里要,我试着向正在为其做英语辅导的叔叔开口借几百块钱,以提前垫付辅导费的名义。当对方支吾着说了很多理由说明不能借出这么多时,我一时竟有些语塞。成人自然有成人的思维模式,他们对现实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也更能在各种情况下快速地分辨出利益和风险的比重。而我,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对这一问题似乎总只有一种很模糊的认识,或者说过于简单化了。我当然不会故意去拖欠别人的钱,每次借钱都甚至会比被借的人更着急还上。我曾一直理所当然地把这种信任当成是一种可以被彼此感知并相互传递的东西。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这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尤其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交涉,更是丝毫不能马虎。这当然是好的,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思想,而人心总是易变的。我以前只跟同学借过几百块钱,他们的直接爽快或许也是我一直保持了这种思维定势的原因。有一次跟一个交往并不很深的男生借1000块钱,最后人家给了500.只说了声谢谢。现在想来,再困难的时候能有人肯借给你这么多应急的钱,是一件多么幸运和值得感谢的事情啊!是我太低估了现实的理性程度,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恍然意识到自己思维的浅薄。
樊小妹面临的情景非常棘手。钱的另一端紧紧拴系的是父亲的生命,这或许是一个最能让人清醒的感受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殊的时刻。在日常的生活中,钱的两端连着的可以是两个抽象的东西——富贵和贫穷。我看过很多讨论贫穷对人精神世界,人格塑造的影响,但有一篇印象极为深刻。是描述一个美国记者亲身去体验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经历感悟。她携带了1000美金作为生活基金,但却在没过多久之后发现根本无法应对生活的困窘,因为她发现,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穷人要花比富人更多的钱;她在普通女工工厂里做工,因为贫困很快心生对社会制度的谴责和对生活的抱怨,甚至因与人发生争执而自然产生出伤害他人的恶意:穷人憎恨穷人。 在物质条件尚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人脑或许很难能腾出一部分空余思维来进行所谓的精神修养。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她在结论中说,贫穷对人最大的影响,不是在于外表生活状况的困窘, 而是对人精神的腐蚀。贫穷是奴隶主,它培养自己的奴隶。它让人形成一种贫穷的思维模式,并接纳自己的无力改变。这是一个糟糕的恶循环。所以,想要摆脱到贫穷的束缚,很多人建议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是很有道理的。
不必刻意地去打着精神崇高的标杆去抨击物质的腐朽,金钱的万恶。在现实生活中,钱是很重要的。它首先能在内心建立起一种无形的安全感,这很重要。其次,金钱可以让你有更多地对生活的选择权力,从而增加了它的丰富多彩,也带来愉悦感。就像杨嘉文说的,金钱虽然并不等同于幸福,但它却可以在你和幸福之间搭一座桥梁。在遭遇不顺,心情低落的时候,用金钱去交换一些会让自己身心愉悦的物质体验,会让你更快的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踏上通往幸福终点的桥梁。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赚钱不单单是专属于男人们所有的义务,或者也可以说,机会。科技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全球共享,让每一个有志于实现自己成功梦想的人都拥有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女性的独立自强,不管是二十几岁的青春少女,还是已经历经世事的成熟女人,能够赚钱养活自己都是王道。至于办法,只要去用心找,继而踏踏实实地付诸行动,一定会有。
无论什么时候,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当你真的拥有了足够的资产来支撑起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一定会发现,你离幸福的终点又接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