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桂花飘香,一轮明月悬挂天空。又到花好月圆时,遥见月宫嫦娥孤独的怀抱玉兔,吴刚刚劲有力地砍着月桂树……
中秋节绝对是中华传统节气里最具诗情画意浪漫唯美的节日了。花前月下,遥望一轮皎洁圆月,思念远方的亲人;也可和亲朋好友举杯饮酒,品尝月饼美食,共享团圆天伦之乐。
最美中秋月,月是故乡明,每逢佳节倍思亲。看着这一轮满月,寄托相思之情。每年央视中秋晚会选择在有古典意境的赏月景点来举办中秋晚会,港澳台海外华人一起用歌声来庆祝中秋佳节。春节晚会称为“春晚”,中秋晚会则称为“秋晚”。
最美的月亮,还数“江南月”。江南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青石板巷,桂花飘香,映衬如玉的满月,一股“中国风”赏月情怀扑面而来。
我去过“烟花三月”的扬州。瘦西湖精致园林风情,入秋那金黄的银杏让我流连忘返。瘦西湖的五亭桥,二十四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
单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扬州鼓吹词》说:“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妓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传说是优美的,也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文学家朱自清也曾满怀激情地追忆故乡“城里城外古迹很多,如‘文选楼’、‘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桥’。
而后我去了杭州西湖。西湖烟波浩渺,断桥旁,船夫划船,唱着“千年等一回”,遥遥相望的保俶塔和雷峰塔,勾起对千年传说“白蛇传”的回忆。西湖最佳赏月点当是“三潭印月”了。
三潭印月因苏东坡一句诗“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而命名。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瀛洲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圆形塔身、宝盖、六边小亭、葫芦顶组成。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这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
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两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达三个塔,并在每个塔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远看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而三个石塔总共可映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三十个,加上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最后一个嘛,是游人的心中月。三十三个月亮这一奇异景致,只有在月朗天清的中秋之夜才能观赏到。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西湖泛舟,领略“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境是最惬意的事。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灯光从塔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此时的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的心中月相辉映,神思遄飞,一向为游客所心仪,三潭印月因此闻名于世。
瘦西湖的月亮,西湖的月亮都美得各有千秋。可是那里的月亮再美,终究抵不上故乡的月亮。心中故乡的月亮普通却最温情,那里有对亲人无限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深情。
那年花开月正圆,花开月圆终有时,相逢未晚待那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