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日子,真是让人头疼。
似乎,在下雨的日子,总是感慨“下了这么久,什么时候晴啊?”其实真的算一算,一年中下雨的日子真的不多,只是我们习惯了天晴时种种的便利与快速,于是一下雨,便开始“下了这么久,什么时候晴啊”的习惯性抱怨。其实,我们只是懒得去接受另一种改变,或者说,害怕被打破常态。我们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啊。
下雨天,听着广播,别有一番慢下来的味道。听种种关于旅行的音乐,看种种关于旅行的文字,想着种种关于旅行的想象……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曾说。 我走过、看过,只为说一句:“原来是这样。”(因为史铁生曾说:世界开始于我意识到它存在的那一刻,在这之前它只是个传说。)
旅途中,真正让我迷恋的,是那个城市的人与口音,因为它们才是时间与历史最鲜活的继承。
仍回想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去澳门,从威尼斯搭的士到大三巴牌坊。六十多岁的的士阿伯健谈而热情,一路上基本将他的家庭情况跟我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先是感慨大陆人“一夜暴富”不切实际的幻想,感慨如今挣钱不易,房价太高。他年轻的时候一月虽然只是赚三千,但感觉生活都没有现在压力大。说他的大儿子,一月赚三万,也只是能养活他自己和老婆,根本买不起房子。大儿子的老婆是做生意的,两个人若”勤勤恳恳”花一辈子还是可以还上房贷的。但最怕的是,如果两个人不好好过,离婚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最聪明的是他的二儿子,当年房子首付六十八万,本想压到六十二万,谁想屋主回来要到七十二万,当时大家都劝他二儿子说不要买了,还是他坚持买了下来。虽然没有电梯,但房子大,方位好,不过他已经不经常上去了,因为爬楼难。最惨的是他三儿子,钱又没,现在只能跟他住一块。
粤语不流利的我们,偶尔应上一两句,大部分都是阿伯在讲。
这是澳门给予我最深的印象。
一个城市最本真的面貌存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