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读《文化苦旅》,理解不了何为一个“苦”字,总觉得是读书人无病呻吟、故作矫情的一种姿态。
后来经常有长辈告诉我,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依然觉得这是一番倚老卖老的说辞。在我的世界观里,生活就是多姿多彩的,付是一定会有回报的,人生就是用来成功的,成功过后就是苦尽甘来,童话般结局的......
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无知和傻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在北京北漂多年,经历过各种挫折和奋斗后的无果,无论感情还是工作,都让我体验到了卡壳的无力感。一开始,我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然后拼命地自责,焦虑,然后再出发,最好三十多岁的自己筋疲力尽,一身憔悴。
很庆幸的是,在我快要抓狂,为了感情和生活奋不顾身遍体鳞伤的时候,生命中出现了自己的Mr..Right,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和他有了长时间封闭式的共处。
真的特别感谢命运对我的眷顾,自此,终于相信缘分一说,就真的有那么一个人,量身定做地在那里不急不躁的等待着你。一开始喜悦,全盘接纳这突如其来的人生馈赠,然后开始心慌,他,真的很好,体贴,知识渊博,还精通艺术和音乐,比起来,反倒是自己的生活过于枯燥无味和目光短浅,这大概就是内心富足人的状态吧。然后内心开始有些许恐慌,认识半年多,一直都是他在付出,我在逃避,我们相处时间很少,他对于我的了解,全部基于他人的介绍。有个声音在提醒我,当自己的软肋都在他面前展露,我们俩是否能够走进婚姻?即使走进婚姻,知识结构差距如此之大的我们,会不会渐行渐远?对于一直以来淡泊名利,追求艺术的他,会不会未来爱上其他真正懂艺术的人?他是比较固执坚持自己认知的,如果不能为我改变,生活不断出现分歧时,矛盾会不会打碎所有美好的关系?。。。。。。
经过疫情,看到了太多人性的恶和现实的残酷,在家重温《知否知否》,被里面盛明兰的关于婚姻,关于夫妻关系的话,醍醐灌顶,明兰说此生如果像普通女子一样,为了争一些茶食衣裳而把自己活成了黄脸婆,倒不如自己多攒些钱,一个人过活,想出去玩就出去玩,不必活在他人的眼睛里,对于夫君,说,人这一生,终究是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太多,指望多了,就容易失望,失望多了,就有了怨怼,日子就过的不顺畅了。多么拎得清的两个道理。
与我也一样,遇见,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但日子终究是要继续的,不会因为这一个人,自己已跃升天,以后什么也不用做了,自己该完成的事情,该跨过的坎,一个都不会少,只是一路上多了一个伴而已,如此,已是很好,不要因为而奢求太多。毕竟,真正与你终生相伴的,是内心的那份孤独,有时候,它会藏起来,让你以为你不在是一个人,在你得意忘形时,它便会跑出来提醒你:嘿,我一直都在,你学会了坦然接受我了吗?
即便是结婚,有了孩子,孤独依然会一直在,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亲爱的,无需恐慌,拥抱当下,全心全意爱那些爱你的人,这样,才会在爱消失后不至于后悔,不至于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