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识
“茶为万病之药”,这是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对茶的多功能保健作用的高度评价,那么茶是怎样发挥其保健作用的呢?
中医学认为茶味苦、甘,性凉,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苦能泻下、燥湿、降逆,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蘖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这些特性说明了茶具有能攻能补、又能入五脏发挥作用的较全面的能力,因此它对多种疾病都能发挥一定的防治作用。茶叶主要具有以下
功能:
- 解渴作用。这是茶叶的最基本功能,最早也是这个功能的作用,使其成为了一种受大众喜爱的天然饮品。《本草拾遗》曾言:“止渴除疫,贵哉茶也。”
- 清利头目作用。因其气味轻薄,易于上达头目,消散蒙上之热,故可用于头目昏花之症。
- 清热作用。因其性凉,凉则可泻其热,故可用于发热、烦躁等热性疾病。
- 明目作用。因其气轻盈,能循肝经达目,扬其障目之邪热,故能疗目疾。
- 利尿作用。因其味苦,其气可下行膀胱,以助气化行水,故能利尿。
- 消暑作用。因其气轻浮发散,可发泄暑热之邪,又能下泻膀胱之水,以除暑湿,故可解暑。
- 解毒作用。茶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利水作用来完成的,利水泻毒,淡化体内邪毒之浓度。此外其轻清之气,也可扬散邪毒。这个功能是被神农氏在尝百草时最先发现的。
- 防睡抗眠作用。因其性凉,清沁爽神,味又甘,可使其振兴活跃起来之精神得以补益,神清持久而不欲睡,故有此功。
- 消食积去肥腻作用。因其性飘逸,能升能降,能合胃气之升降,促胃气之运化,故能消食积去肥腻。
- 醒酒作用。饮酒过度,酒湿积于体内,郁而化热,湿热并煎,上蒙清阳,故头目不清、语言不利。茶叶以其能升能降之功,轻轻散其热,沉沉利其湿,湿去热散,精神重见,酒醉自醒。
- 延年益寿。饮茶能延年益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①由于茶能攻能补,既可攻其邪,又可补其虚,其气在五脏六腑之中升降合度,有机地调整机体的功能,使其协调一致,故可使人健康长寿。②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使人在品茶过程中情绪得以调理,性情怡和开朗,肝气疏畅,气血和达,“病安何来”,故可使人长命不衰。
现代药理学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识
- 消炎杀菌作用。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对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都具有抑制作用;黄烷醇类能间接地对发炎因子组胺产生拮抗作用,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茶多酚能凝结细菌蛋白质而致细菌死亡。
- 明目作用。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能避免白内障的发生;还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可参与视黄醛的形成,增强视网膜的辨色能力。
- 兴奋作用。茶叶中含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能引起高级神经中枢的兴奋;儿茶酚胺能促进循环系统兴奋。
- 降血压作用。茶叶中含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使血管壁松弛,扩大血管管径、弹性和渗透能力,达到降压作用。
- 降血脂作用。茶叶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通过使胆固醇转移至肝脏,达到降血脂作用。
- 降血糖作用。茶叶中降血糖的主要成份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核糖的复合糖、儿茶素类、二苯胺,它们能促进胰岛液的大量分泌,减少血糖的来源;另外维生素C、B1还有促进糖代谢的作用。茶叶中的氨基酸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 防龋防口臭作用。茶叶中的氟和茶多酚类化合物可杀死齿缝中的乳酸菌及其它龋齿细菌;茶多酚还能抑制龋齿连锁球菌;茶叶中还含有芳香物质和棕榈酸,可消除口腔中的腥臭味和吸收异味,从而起到防口臭的作用。
- 利尿作用。茶叶通过其所含的可可碱、咖啡碱和芳香油的综合作用,促进尿液从肾脏中滤出。
- 抗疲劳作用。茶叶通过利尿作用,使体内的乳酸得以排除,可消除肌肉的疲劳。
- 止痢作用。茶叶中含的儿茶素类能对肠道中的病原菌进行明显的抑制。
- 醒酒作用。茶叶中含的维生素C能协助肝脏中酒精水解酶的作用,将酒精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咖啡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并抑制肾脏对酒精的再吸收;浓茶还可刺激被酒精麻痹的大脑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茶中所含的茶多酚能与乙醇化合,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 抗衰老作用。茶叶中含的儿茶素类有抗氧化的作用;降血压、降脂等作用也利于长寿。
- 抗幅射作用。茶叶中含的多酚类有吸收放射性锶并阻止其扩散的作用,还能提高放疗后的白细胞数。
- 抗癌作用。茶叶中含的茶多酚类和儿茶素类,可抑制和阻断亚硝胺的形成,抑制某些能活化原致癌物的酶系的作用,还能消除自由基。抗癌效果最好的是绿茶,其次为乌龙茶、红茶。
中医学对药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中医学对药物治病原理的认识,主要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这几个基本理论来阐释的。
-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它是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疾病分类归纳后反推出来的。人体疾病虽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只有这几个最基本的类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也就总结出了药物的功能,凡是能够治疗寒性疾病的药物属温性、热性,具有温热、助阳、祛寒、益气的功能,如附子、干姜等;能够治疗热性疾病的药物属凉性、寒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的功能,如黄连、生地等;此外能够治疗机体虚弱的药物,具有补气、壮阳、滋阴、养血、安神的功能,如人参、当归等;能够治疗机体功能亢进或外邪内聚等疾病的药物,具有泻下、利水、通便、祛瘀、活血的功能,如大黄、川芎等。
- 五味。指药具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辛能发散、行气,如麻黄、桂枝、紫苏等解表药;酸能收涩、收敛,如乌梅等;苦能泻下、燥湿、降逆,如黄连等;甘能补益,如甘草等;咸能软坚散结,如昆布等。
- 升降沉浮。指药物进入体内后能产生升阳举陷、或下降平逆、或上行发散、或下行泄利的作用,可以纠正病势下陷上逆之偏差。升浮药多具有升阳、发散、解表、催吐的功能,沉降药多具有清热、泻下、利水、降逆、平喘、潜阳的功能。
- 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一脏腑经络具有选择性的发挥治疗作用,如黄连能清泻心火,故认为黄连入心经。
综上所述,中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机制综合性完成的,虽然每一种药物有几种功能,甚至多功能,但都有一个主次之分,不可能找到一种能包治天下所有疾病的药物。将各种具有不同功能、不同药力优势的药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合理的配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整体协同效果,从而达到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自的。
药茶也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它的保健机理同其它中药方法治病的机制一样,同样通过药性与病性的相互对抗、药性对机体正气的协调补充来达到治病目的。如热性病表现出大热、大汗、口渴、喜冷饮、烦躁等症状,用寒凉药物甚或以冷饮的方式饮用,就可以有效地抑制亢盛的热邪,最后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现代药理学对药茶保健功能的认识
清热泻火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抗菌作用。此类药物多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如银花、连翘、蒲公英对金葡菌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抗病毒作用。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 解毒作用。丹皮、黄连在无抑菌作用的浓度时,就能抑制金葡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细菌毒力减弱。
- 抗炎作用。连翘能抑制炎性渗出,黄芩能对抗有变态反应的炎症。
-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鱼腥草能使体内备解素的浓度增加,从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病源侵袭。
- 其它还有镇静、抗惊厥、抗血凝等作用。
疏风解表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发汗作用。麻黄碱、麻黄的挥发油均具有发汗作用,桂枝可通过扩张末梢血管,促进体表血液循环而助麻黄发汗。
- 解热作用。桂枝、荆芥、防风等可通过发汗、抗炎等作用使体温下降。
- 平喘作用。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的平喘作用,但温和持久。
- 抗炎作用。防风、薄荷对炎症过程都有抑制作用。
- 抗过敏作用。麻黄水提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 利尿作用。麻黄碱可影响肾血管的扩张,达到利尿的目的。
除湿利水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利尿作用。茯苓、泽泻、木通、金钱草等大部分利水渗湿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 降压作用。半边莲素、茵陈水煎剂均有降压作用。
- 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肪肝、降血脂的作用。
- 利胆作用。茵陈能增加胆汁的排泄。
- 降血糖作用。玉米须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止咳祛痰利咽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祛痰作用。川贝母内的生物碱有非常明显的祛痰作用。
- 镇咳平喘作用。桔梗、半夏等对咳嗽中枢都有抑制作用。
益心安神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皂甙和黄酮类有此作用,琥珀酸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作用。
- 抗惊厥作用。酸枣仁和远志能对抗戊四唑所致的惊厥。
- 祛痰作用。远志所含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祛痰。
- 降温作用。琥珀酸能使体温下降。
疏肝理气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陈皮、青皮、枳壳都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枳实、乌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
- 对消化液的影响。陈皮挥发油能促进胃液的分泌。
- 利胆作用。沉香、青皮、香附能提高胆汁的分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和降低胆囊的压力。
-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木香、青皮、陈皮等都具有此功能。
- 升压抗休克作用。枳实、陈皮等都具有此功能。
消食健胃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消化酶作用。山楂、神曲多含有脂肪酶、淀粉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维生素作用。这类药含有多种维生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消化机能。
-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鸡内金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明显提高胃液的酸度。
- 增进胃肠蠕动机能,排除胃肠积气。
5.降血脂作用。
温热散寒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强心及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乌头煎剂对各种动物的离体和在位心脏,都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 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缺氧。细辛、肉桂都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 抗休克作用。肉桂、生姜、附子都能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循,改善冠脉血流量。可增加身体表面和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流,提高体温。
- 健胃作用。姜的芳香辛辣成份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 镇吐作用。
- 镇痛作用。附子、肉桂能兴奋交感神经。
祛风湿、强筋骨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抗炎作用。秦艽、防己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刺五加能增加炎性渗出细胞的吞噬机能。
- 镇痛作用。秦艽碱可使大鼠的痛阈提高。清风藤碱的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但无成瘾性。
- 免疫作用。豨莶草、五加皮、独活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明显抑制作用。
活血祛瘀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改善血流动力学。桃仁、丹参、川芎等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 改善血液流变学。川芎、红花等具有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的状态。
- 抗血栓形成。益母草、赤芍、当归都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
- 改善微循环。当归、丹参、川芎等可加速微循环血流,改善血液粘凝度,解除微血管痉挛。
- 收缩子宫。益母草、红花、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 镇痛作用。乳香、没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补气壮阳和滋阴养血类药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 升高外周白细胞。人参、黄芪、阿胶等都有此功能。
- 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人参、当归、枸杞、淫羊藿、黄芪等作用明显。黄芪能促进白细胞的干扰素诱生能力,抑制细胞RNA代谢。
- 促进细胞免疫机能。四君子茶对细胞免疫和抗体形成有促进作用。
- 增强体液免疫的功能。党参、白术、茯苓能使血清IgG含量显著上升。
- 对机体适应性的影响。黄芪对PFC免疫反应有双向调节作用。
-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人参能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 消除自由基。女贞、当归、黄芪等都有此功能。
-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人参能促进蛋白质、DNA、RNA的生物合成,增加白蛋白及r—球蛋白含量。黄芪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人参、黄芪均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和降压。高思维能力。胶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药有调整肠管紧张度,有利于乳糜的吸收,并可调节植物神经,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