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请喝一杯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
这是北京仁爱基金会仁爱心栈的奉粥活动中的常用语,他们在每一个丑末寅初之时的街头,身穿黄马甲,为赶路的人,为周边居民,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爱心粥。已经坚持十余年,目前许多城市都有清晨奉粥的慈善活动。
近日万维纲在“精英日课”第40讲中介绍说,行为设计学(Behaviour Design)的掌门人——斯坦福大学B.J.Fogg指出,做到以下设计,就会助推人们的行为朝向你的设计:
第一,这个人必须自己想做这件事——得有意愿。
第二,这个人必须能做到这件事——这件事越简单越好。
第三,你得提醒他做这件事——这就是一般软件、应用和广告做的事情。
而且作为老司机的B.J.Fogg进一步指出,第一、二两件事当中,更重要的是第二件事:简化流程才是你应该做的。
看到这个原理之后,马上想起奉粥这件事:
奉上一碗粥,这是几乎没有门槛的善行,人人可为,人人可做。这不是解决温饱,而是传递善行,唤起人人内心深处的善念。如果人人都奉献一片善,社会总结体的善那该多大了。
任何行为都有成本,现在许多慈善行为动辄捐款数万、百万,或者捐物数车,或者修建学校、图书馆等等,慈善已然奢华而远离了大多数人。或者说,慈善只是一些富商们的独享权力,大多数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从受众来看,这样的慈善“战果”,已经非一己布衣能享受,而是需要慈善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审核、财务机构审计、地方政府交接等等,施善与受善之间是隔了无数层,想对施善者表达一声谢意,都要千山万水。
再想想奉粥:
“早上好,请您喝杯热粥,祝您生活愉快!”
“谢谢您!”
一碗粥,施善与受善者,近在咫尺,相互都能感觉到善的温度,爱的传递。
孟子早已告诉我们“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说人人都有行善的意愿,但很多人都没有去施善行,那正是事情太复杂。
行为设计学的这个原理,是可以在许多地方“善”加使用的,比如教育、商业等等,谁有好例子可以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