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反思报告,一点也不孤单了。因为我又开发了一个系列,统称为结构化反思报告。今天亮相的是二问反思报告,目的是以自己为镜,让自己少做蠢事。在这样的报告中,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总体要求: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以自己为镜反思自己,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目的是展示自己在实践中深入学习的能力。引导问题和作答要求如下:
- 我的什么做法可以作为反思之镜?(作答要求:清晰展示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想及发生的场景,并阐明其产生的影响)
- 我从这件事中反思到了什么?(作答要求:清晰展示自己反思到的问题,说清楚之后要继续做什么、停止做什么、优化什么)
作为一个对学业测评异常痴迷的人,评价量表是少不了的,不过比较简陋,将就着看吧。满分是3分,目的是少一步运算。
光说不写,不是我的风格。接下来,就是我的报告了。我写的是工作中的学习,其实也是学习。
- 我的什么做法可以作为反思之镜?(作答要求:清晰展示自己的所做、所为、所想及发生的场景,并阐明其产生的影响)
我们6月5日要组织个活动,我把相关人员拉了个群,目的是共创活动议题。建群后,我就先大致介绍了下成员。之后我便抛出了以下话题。
“接下来我们确定下6月5日活动的主题,以及大家要分享的话题,我目前的版本有:
- 面向未来的教学创新
- 高阶目标引领的教学创新
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我个人倾向于第一个版本。”
之后,有两位老师聊得热火朝天,其他老师基本不发声。中间我也进行了话题修正和补充,目的是把讨论拉回轨道,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这次讨论的结果,并没确定最终的议题,但也对我有了启发。也就是说讨论尽管没实现目标,但也很有收获。
- 我从这件事中反思到了什么?(作答要求:清晰展示自己反思到的问题,说清楚之后要继续做什么、停止做什么、优化什么)
对于这样的情景,我发现自己有作的好的地方,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于是开始反思,并把反思的结果发到群中。
“谢谢大家的热情讨论。我没怎么吱声,是因为我一直在想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做对了什么,才让几位聊得停不下来;一个是我做错了什么,才让另外几位没发言,也没有形成最终的方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是找对了人,找到了思想撞击的“撞子”。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我并没有对这个讨论进行好好设计。”
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就开始设计议题,设计了三个,让大家做选择题,并指出如何改进。就是把大家的讨论话题圈住,不能跑偏。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以后优化以下做法:
(1)开始前把要讨论的问题界定清楚,说清楚自己的期待;
(2)除了既定目标外,时刻准备摘取目标之外讨论果实
另外,我觉得我可以继续以下做法:
(1)建群时要有意识地找思想碰撞的“撞子”,有助于思想碰撞
(2)建群后,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方便大家畅聊
最后,我觉得我得停止以下做法:
不设计好不发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