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思索万千,提笔欲写无言。随便写点吧,就写节俭吧。
听了一篇短文,里面提到了毕淑敏的一本书《一念三千里》。这本书里面有一篇关于节俭的文章。文章说人生中只有三件事不能节俭。哪三件事呢?一为学习,二为旅游,三为健身。惟此三件事不可节俭。学习使人涨知识,增本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在这上面不能节俭;旅游能够提高阅力见识,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充实人生,丰富生活。虽耗钱耗时,但不可节俭;健身即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万事垮,更不能节俭。
其实以上主要指的是时间的节俭与利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比金钱更宝贵的金钱。在学习上花费时间确实不能节俭,那怕将其终身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也不为过;旅游如上面所说,人生短短数十载,怎能死守一隅终老!若不睁眼外出走走,岂不白活一世?旅游亦不可节俭;健身其实最容易,金钱无需多花,只要敢挤时间,随地随时都可健身。跑步,跳绳,踢毽子,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等等,日常小运动信手拈来,完全不用专业健身器材。所需要的只是坚持——坚持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健身上。
说完了时间的节俭,我就来说说日常生活中的节俭。
中国自古以来的持家准则便是勤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是美德,是为家之道,是自然之道。以前穷日子吃不饱穿不暖,家中但凡有点粮食,不论好坏,也不论是否发霉,只要是能吃的,什么也不说,拿来便吃。忍过饥挨过饿的父辈们对此可是刻骨铭心,这辈子想忘也忘不了。
然而,社会说变就变,仅仅三十多年,中国的温饱解决了,百姓再也不用担心下顿饭没吃的了。不仅温饱解决了,生活条件也大大提高了,空调冰箱户户有,摩托轿车遍地走。面对突然而来的改变,人们欢呼雀跃,喜气洋洋。幸福来了,持家的根基-----节俭,却被无情的丢弃了。
节俭是立家之本,但近年来有一种新的说法,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说这话的人完全应该诛心,怀着不纯的目的和利己的心思说一些蛊惑人心,似是而非的言论,混淆视听,乱人心神。虽然任何观点都带有利己性,节俭也不例外,但是应该有个底线。底线是做事说话的最低约束。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完全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在唯心的基础上又参入了一些唯物的成分,这就更具迷惑性了。虽然现在也有不少人还在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那只不过是带有玩笑意味的幽默之言,或是在下定决心之时说给自己的激励之语,真正相信的几乎没有。然而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这种说法就不一样了。
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咋一听,有道理,真有道理。手里有钱时,若不拿着钱出去玩乐,挣钱有什么用。只赚不花,慢慢的也就没有挣钱的动力了。只有会花钱,把手里的钱花出去了,手里没钱了,才有动力再去挣钱啊。听起来多么的理直气壮,多么的斗志昂扬,呵呵,然而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偷梁换柱。先不说钱花完了还能不能挣到,就说花钱这件事。
日常生活中谁不用花钱?谁不会花钱?衣,食,住,行,人的一生浓缩一下,也就这四件事儿,那一件不用花钱?再说几件压的人们直不起腰的人生大事-------结婚,生子,买车,买房,那一件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钱?不管工资高低,赚多赚少,只要你还活着,花钱会像附骨之疽,一辈子跟着你,想甩也甩不掉。既然花钱离不开你,你天天也离不开花钱,你还需要费心费力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把手里的钱花出去吗?该吃饭了,又不想做饭,那只好到饭店花钱买饭。天凉了,要加衣服,家里的又正好破了,那自然要到衣服专卖店花钱买衣服。这些是很自然很普通很随意,也是不可避免的花钱。平常生活中我们一刻也离不开花钱,正因为花钱是如此的普遍,普遍到我们可以视而不见。
花钱分两种,一种是维持正常生活的花钱,这种花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一种是为了享受而花钱,这种花钱就要受到指责了。上面说的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中的花钱指的就是第二种花钱,纯粹为了花钱而花钱。其实节俭的本意也在于节俭第二种花钱中的钱。
不说太远了,还是言归正传,说说节俭吧。
仓廪足而知礼仪。可是在仓廪已足而礼仪未知的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认识却是最为混乱和迷茫的阶段。饿肚子时,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政府指导,全国奋进,终于解决了温饱。现在好了,吃喝无忧,睡觉不愁,那我们还要追求什么呢?当然优质的生活。
然而可悲的是,在追求优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却先把老祖宗的教诲---节俭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论在外吃饭还是在家吃饭,浪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家吃饭,挑三拣四,稍不顺味,碗筷一放,转身倒之;在外吃饭,各色菜肴,大点特点,吃喝不完,也不打包,扭头便走。有时候父母看在眼里感觉可惜,想将剩饭剩菜放到下一顿吃,然而新新人类却以医学的名义,曰:剩饭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所以不能再吃。半腐的水果,蔬菜,父母说:把坏的削掉还能吃。年青人说:扔了,不差那点钱。
受苦受难的老一辈渐渐衰老,衣食无忧的年青一代渐成主流。随之而逝的还有代代相传的古老传统----节俭去而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