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会接触本书是因为专业课程需求,而后来慢慢的它却帮我解惑了生活中困扰我很久的几个问题。
- 个人如何在虚拟社交和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一个平衡?
- 网络是否让我们变笨了?(譬如:因为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提笔忘字了。)
- 如何避免在社会化媒体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也上网搜索了一些资料,并了解到网友的一些心得:
引言的第一部分,获得如下的认识和理解:
数字文化社会,未来会呈现何种图景?大众是可以自己来造就的。但是,造就出什么样的数字文化社会图景,跟大众的数字素养息息相关。并且,大众的数字素养普及程度越高,有效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就会越高,反之亦然。特别是,大众对一种新媒体最初几年的如何使用,往往会深刻地影响其后长达几十年的该媒体整体使用发展到达的水平。因此,数字素养的提升普及,不是仅仅跟个人的成长发展相关,更是跟造就什么样的未来数字文化社会相关。这是霍先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写这本书的初心,他希望大众通过提升数字素养,有能力参与到造就一个有思想且思想深邃的数字文化社会的行动中。
因为,互联网还是一个新生的媒体,它的本质特点是参与机制,这使得许多类似发布网页共享链接的细小自利行为得以聚合成一种公共物品,造福全人类。互联网覆盖了社会、政治、经济乃至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还处于发展的婴儿期,尚未定型,因此,大众通过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就可以自己行动为互联网的未来,赋予新旨意。这种新旨意是什么?霍先生用古登堡的印刷技术革新做了类比。古登堡的印刷技术革新,带来了当时欧洲境内大众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普及,其后才发展出推翻君主制、新教改革、科学大发现等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大众的数字素养的提升普及,如何能将互联网与参与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又将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让我们共同去推进和探索吧!
1. 注意力
作者在图书第一章开篇就讨论了“注意力”话题。
作者为什么开篇就讨论“注意力”话题。这实际是一切自我管理问题的起点,不管是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中,只有对“自我行为”有所觉察,对自我的“注意力分配”有所觉察,我们才可能知道如何去调整管理自己的行为,调整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的使用。
在网络里,如果你对自己的“注意力”投放稍加觉知,你就能够觉察到“自己要去哪里”的目标问题,不致于产生迷行和沉溺的现象。
注意力的专注是可以训练的,就像我们可以通过持续有节奏的锻炼来训练肌肉一样。作者自身通过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10-15分钟静坐(观呼吸/冥想/内观)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特别是设定行动的目标意图,不断建立目标意图与行动之间的联系,可以起到对行动的导向作用。这种行为习惯的建立,可以在日常每一天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图书的P76-P77提供了如何进行自我训练的行动建议。书中说“培养新习惯只需三步,从小处开始,找准切入点,反复操练”。
作者提醒我们:
- 你要注意你的注意力;
- 你要训练自己的注意力,提升专注力;
- 你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小行动(静坐观呼吸、写下行动的目标意图)来反复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2. 识别垃圾术和信息力
作者在第二章中,就讨论了“识别垃圾术”和“信息力”的问题。
“识别垃圾术”重点是要学会判断,并且作者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三点定位法”分析判断的方法(我理解是“三角互证”)。同时还推荐了“消费媒体的五条原则”,倡导将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五条原则。详见图书P101。
“信息力”英文是“Infotention”,是作者自创的一个词,用来表达如何主动合理使用自己注意力在网络中驾驭信息的能力。它综合了三方面的要素,即注意力的专注能力、社交媒体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发展网络中的社群人际互动的能力。
以上,注意力,垃圾识别力,信息力,都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的个人能力。
3. 参与力
互联网的基本机制,就是参与机制。在第三章中作者提到跟“参与”相关的一些重要观念:参与的文化,从“点赞”参与到“写博客”到“内容策展”的参与;“玩乐劳动”中的“知情同意”权意识;打理自己的网络足迹和资料页(网络中的个人身份构建、个人形象呈现)。特别一提是作者专门阐述了Twitter素养,这些素养技能同样适用微博微信这类媒体的应用。
4. 协作力
这章的中文标题是“社会数字指南:集体智慧的科学与艺术”,对应的英文是“Social-Digital Know-How: The Arts and Sciences of Collective Intelligence”。这章中的一些关键概念有:集体智慧、虚拟社区(让心灵和思维联网的社区)、社会化生产、众包和维基协作。
关于集体智慧,作者还给出如何发展集体智慧的实践性建议P181,如鼓励进行题外话闲谈以增加信任;学习相互协作,如学会如何分配发言时间;以开放心胸为共享知识库做贡献;小组成员多样化。
虚拟社区,有很多的用处,作者做了很多的罗列,在图书P186 , 交朋友、找人一起游玩、学习知识、大病寻求支持、商业或政治活动、寻找合作伙伴、构建个人学习网络、培植学习型社区等。
众包、社会化生产、维基协作,都是已经存在于我们周边的社会活动方式了。我们谁都不能置身其外。因此去了解这些机制并参与其中是基本的社会常识和生存能力。
5. 智慧用网
在第五章第六章中,作者简要地阐述了网络作为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组成部分,一些重要议题,第五章侧重于技术和个人视角,如社会化网络分析法,联网个人主意,个人社会资本、个人学习网络等;第六章侧重于一个社会管理问题的视角,如数据监控、公共领域、混编道德和封闭政治。
最后,作者提到家长应该做什么,懂什么,以及对书中提到的五大素养(注意力 垃圾识别 参与 协作 智慧网络人)的小结。
整个这本书,在文字表述的风格特点上,基本是这样的一种表达逻辑:用经验案例来摆出问题或者观点,然后用各种研究者的研究来陈述问题或论证观点,同时夹杂大量的作者个人的经验故事。每章内容的探讨,都剖析得十分的深入,内容展开得十分丰富。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私信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