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小喵
教养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给出这样的解释: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1-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让人崩溃的地铁早高峰里,一群农民工害怕自己的行李影响到急着上班的乘客,在地铁站里足足等了两个小时。
他们还说,“我们不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每个人上班都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而他们,却牺牲了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宝贵时间,只为方便别人,悦人悦己。
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一句云淡风轻的话语,无关学识,却渗透出一个人的良好教养。
他们本无需这样做,却着实换位思考,时时刻刻替别人着想。
相比于那些乘车时熙熙攘攘,猛推猛挤,争先恐后,无视座位旁的老少病残孕的人来说,他们的简单,又显得多么高尚。
毕淑敏在《教养的证据》里提到: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
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瘦骨如柴。
可见,教养不等同于教育。
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并非能做到此。
-2-
想起前几天自习室的一个小场景,我又唏嘘不已。
一个女生在一个空座位上学习,正为来之不易的座位而满心欢喜,没过多久,另一个女生姗姗来迟,见状后却引发了争执。
前者认为座位空空,自习室本就是公共的地方,没有固定哪个座位属于谁。
后者认为抽屉里放了自己的书,加之又是常客,座位就属于自己。
几分钟后,两人互不相让,脏话连篇,差点打了起来。
周围人只管围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室友讲起这个故事时,全寝室瞬间炸开了锅,我只暗暗发叹,不想说谁是谁非。
事后想想,这完全是一个关乎教养的问题。
如果前者没有咄咄逼人,以礼相待,后者多一分宽容,投之以李,大概,也不会落个不满的结局。
尊重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是会被看到的。
原来,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人没什么高学历,却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有人很有文化,却没有一丁点儿教养。
教养可以弥补文化的缺失,可文化却无法填满教养的空白。
-3-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自习室里,几个女生边吃零食,边谈笑风生,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
餐厅里,吃过饭的碗筷留在原地,更别提收拾桌上的剩菜残局,压根想不到食堂叔叔阿姨的辛苦。
洗漱间,不是今天谁丢了裙子,就是改天找不到新买的鞋子,总以为别人的都好,随随便便拿了去,却从不觉得心怀愧疚。
……
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可一言一行中真的暴露了一个人的素质。
在央视某档节目中,董卿面对轮椅上的老人,穿着裙子的她,还是选择跪地采访。
很多人以为,这是因为她穿着裙子不方便,却不曾料想,她所有的气质里,藏着她来自骨子里的教养。
其实,每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里,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
而所谓良好的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教养无关身份,不张扬,不炫耀,举手投足间,却显得格外耀眼。
-4-
杨澜的故事早已耳濡目染。
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这句话,也字字扎心。
一个人的魅力,不是只要貌美如花,更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外表掩饰不住的教养,所散发出的迷人芬芳。
教养无关贫富,更无关身份,一个有教养的人,他不一定富有,但精神一定不会贫瘠。
出门前整理好妆容,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公车上主动让出座位,这是点滴之间渗透的善良。
早起十分钟吃一份早餐,避免马路上慌慌张张,这是不可忽略的素养。
……
古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是行一善,就代表我们是善良的人,也并非不损人利己,就证明我们是有教养的人。
在看到他人不雅的行为时,我们不妨先反观自己。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每一个细节里,感受生命带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