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华
丽丽说她一直有个出国留学的梦。
我说,虽然海待很多,性价比有待考量,但是你有这个心,出去一趟长长见识也不错啊。
丽丽苦恼着一张脸,双手托腮看着我说,我想去英国,英国学费最贵,而且,我英语才六级,过雅思都还是个问题,还有,你觉得我申请什么专业好呢?我本科是国际贸易,做的是银行,我可不想再学商科了,我想学传媒方面的,你觉得怎么样?
我想了想说,为什么要学传媒呢?你知道什么是传媒吗?
丽丽一愣,说,不就是传播推广,做影视公司那一类的吗?
我瞬间无语,然后建议她最好弄明白什么是传媒再做决定。
很快,丽丽在微信里告诉我,她咨询过留学机构,像她这样情况的,跨专业学传媒又想申请奖学金比较困难,为了降低自己留学的失败率,丽丽决定改学供应链管理。
我看后,回复了一个“好”。
再见到丽丽大概是半年后了,我问她留学准备的如何,她立刻皱眉跟我抱怨她最近有多忙,还说行里又加任务了,为了奖金,她每天都在做那个,根本无暇理会留学的事儿。
我说,那你还留学不?
丽丽眼睛一瞪,斩钉截铁的说,当然留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身边一同事突然辞职了,原因也是要出去留学,恭喜完人家之后,忽然想起丽丽的留学梦来,这便迫不及待的去关心她一下。结果丽丽告诉我,她发现雅思好难,而且一想到那边上课都会是英文,她那点儿英文应付国内的四六级还不错,到了国外肯定吃不消。
我看完丽丽的回复,找机会私下问我那个辞职留学的同事是否也有这方面的担忧?同事笑着说,那怕什么,就算是雅思满分,到那边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不用想,过段时间就没事儿了。
于是,自此之后,我再没有跟丽丽提过一句留学的事儿。倒是她,总是隔三差五的给我发微信,说羡慕某某在国外留学逍遥自在,惊叹某某某居然不声不响的就去了英国,而且还是剑桥。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羡慕嫉妒恨。
可这又能怎样?
阿松和丽丽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
阿松的执行力很强,而且他想做什么,从来不事先跟我们讲,都是做成了,然后给我们一个惊吓。
这些惊吓里包括他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两年,等他联系我们的时候才知道他出去读研了,还有他突然从公司辞职,南下深圳,用了三年的时间创办出一个互联网公司,等公司上了轨道,我们又在微博上看到他出书的消息。
阿松一直在用行动实践着他的梦想。一步步,这梦想不需要别人知道,也不需要时常挂在嘴边。
阿松说,挂在嘴边的梦想从来就不是真梦想,这年头缺的的是造梦者,而不是做梦者。
我问他,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阿松说,造梦的人根本没时间去想那么多没用的,只需要把脑子里的想法付诸行动,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实。而做梦者只负责想就可以了。
我说,你做了那么多事情,做之前就不会有担心有顾虑吗?
阿松说,当然有,但不能因为有顾虑就不去做,事情一拖再拖,到最后,就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了。
想就做,和想而不做,两种生活态度拉开了佼佼者和碌碌无为者之间的距离。
于是,你眼睁睁看着别人一步步把你想做的都做成了,更甚者,他想的比你晚,只不过比你早做了一步,结果,他成了大众眼中的成功者,而你只能在背后酸酸的说:我早就想到过,只是没做而已。
我们不妨想一想,有多少事情是我们曾经想过要做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成的?
我翻看前几年的新年计划,发现早在2012年就有学习一门乐器的计划,可直到2016,我都没有付诸实践。原因是,我在古筝和小提琴之间犹豫不决,考虑到便携这个原因,我没多想就从网上买了一架小提琴。可现在,那把小提琴正安安稳稳的被我放在琴盒里,就这样,封存了五年。我现在想,即便小提琴入门再难,若肯用心学,五年的时间也总能弹会一首曲子了吧。可惜的是,我一直以难学这个借口没有去做,反而经常幻想着自己背着小提琴游走在大街小巷的画面。
想的再美,不去做,终究只能停留在脑海中,时间一久,恐怕连这点想象的空间都没有了。
世上没有一件不需要付出艰辛就能做到的事情,而事实上,很多困难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如果我们把想的时间用在行动上,再难的事情也总有做到的那一天。
所以,不要再给自己那么多借口,想到了就去做,你和梦想之间差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行动力。
琼华:爱自由的射手,公众号搜索添加 “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