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随手转发的一条微博火了……
到我写作本篇文章时,有90万的阅读量,转发大概有9000次。这倒没什么,我看了一下转发列表里面,好多“营销号”还有“各种大V”都出现了……我被当成“神最右”给转发了。如果你有闲情逸趣,可以自己去链接上看看都有谁。https://www.weibo.com/1915979291/KhXOH62Uz
到了晚上,有人告诉我,在QQ空间里看到了别人转发的我的微博截图。我这算不是破圈了??
不过我也是有点困惑,其实我说的知识点,就是营销学里的知识点,而且我在2019年,还专门发微博讨论了。不过这种长内容,往往不会有很多的阅读量。相反,你用短句随手一转发,反而很多人喜欢。
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呢?
1、这是偶发现象,不值得去追求。数据高虽然很好看,但是太随机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个方向上努力,积累不是正向的,容易让自己变成神经病。我们要追求的应该是确定性更强的、正向积累的,比如内容有深度、思考有质量、认知有提升,但是唯独有热度,不是必须追求的。
2、营销号有抱团蹭热点的行为嫌疑。这次有很多营销大号转发,而且像聚会一样,一来就来一串。当然可能我的评论的确让一些人“开了眼界”,但是我觉得不像是纯粹自发的行为,而是抱团,不能错过热点,所以一起转发。所以进一步推测,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热点,不排除背后是有组织的。另一个角度,当一条微博火热以后,他的热度容易引发更多的关联转发。所以我只是说嫌疑,无法提供实证。
3、经典的知识要持续学,但未必就是人人知道。这次我提到的,其实不算新知,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在2019年读营销学的时候,就有讨论到,参见《一个月读完两本营销书,我们有什么收获?》,所以多读书还是有用的。但是如果你指望通过社会热点传播来学习新知识,可能一是会太晚,二是太不可靠了。我们还是要多做系统学习,比如我在7月马上开的“经济学”读书专题,就是比较给力的系统学习的机会。参见《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4、高传播量未必会涨粉。
昨天我的微博阅读量暴涨,有的人问,是不是涨了很多粉。我查了一下数据,其实和平常差不多,甚至还更低一些。其实曝光量并不代表什么,而且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因为大家是消费你生产的内容,但是对你这个人,并无太大的关注。
我们就想一下,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各种神最右,有多少次你会对那个创作者有兴趣呢?通过网络转发出的神最右,其实就是一次网友自发的筛选,只是星星点点。我曾经试着点开一些最右的创作,发现其平时也只是泯然众人的内容,并无什么出彩。也许只是偶尔一两句惊为天人,然后快速地回落到生活的平庸里。
与其这样还不如认真做扎实的内容,把质量积累出来,把人价值展现出来,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关注,并且产生行动与链接。这才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