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蓦然回忆起小学的一篇语文课文,同样名为《我的第一本书》。作者是谁我已记不大清,许是著名作家,却无关紧要。想象一下,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他又如何会在乎写这篇课文的人究竟是站在金碧辉煌的大堂里受众人敬仰侃侃而谈的著名学者,还是坐在凋敝残垣的老屋里为生计发愁的知识分子。不会在乎,也根本不会明白,这个社会上究竟是怎样的层次分明。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写到,那本书是他上学期间领到的第一本语文书,一本和幼年好友一分为二的书,一本被父亲重新编订的书。承载了那幼小年纪里最天真无邪的友情。然而,我的第一本书,却饱含了撕心裂肺的呐喊和痛苦。
那一年,汶川发生里氏8.0年强烈地震,那一年,中国17个省市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那一年,世界爆发大范围的次贷金融危机。而那一年,我九岁,这些世界和社会上的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事,对那时的我来说,丝毫没有感觉。但我却知道,那一年,母亲第一次为了生计远走他乡,临走的时候,母亲递给我一本书,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一本童话故事书。
“妈妈走了,在家听话,好好上学,过年的时候我就回来了。”
我懵懂的点点头,紧紧地抱着那本书却不知道怎么才能抱的更紧。木然的站在院子里,一动不动看着妈妈一趟又一趟的从屋子里拿出一个又一个的包裹,来来回回,匆匆忙忙,却再也没有回头我一眼。终于,她踏上了门外那辆白色的面包车,一阵刺耳的引擎声响起,车子开始缓缓的远离我。我好像才明白过来,发了疯的追出去,一边歇斯底里地哭,一边用尽全力的跑。然而,车子再也没有停下,瞬间消失在远方的烟尘里。大街上只剩下趴在地上泪流不止的我和散落在旁边静静看着这一切的那本书。
那本书,我看了很久,久到岁月更迭模糊了双眼,久到这些年来我可以跋涉每一程山水。我以为自己长大了,再也不会因为离开母亲痛哭流涕,再也不会对那片土地有那么深的眷恋。
我开始像一只不断飞行的鸟儿,越飞越远,却再也看不见回家的方向,一年,节假日那么多,却找不到一个回去的理由。家,渐渐变成了一个名词,而母亲也只是在每个月要钱的时候才会记起。不久前,母亲给我打来电话,一如既往地问我缺不缺钱,一如既往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我慌乱的找着借口搪塞着,却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回家日期。母亲沉默,我亦沉默。
重新打开那本书,泛黄的书页告诉我时间的漫长。书里面的文字幼稚而又可笑,一如那个下午趴在大街上痛哭的我;可是那些文字却又沉重而辛酸,一如在漫漫黑夜里独自面对孤独和衰老的母亲。我长大了,我却还没有长大;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