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化虚为实
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能否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质。然而,一些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文明建设,个别公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些现象势必会影响民族进步和经济发展。因此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摒弃形式主义的虚功,唯有将公民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引领社会不断发展,形成道德与经济建设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解决制度之实。健全的公民道德建设制度及机制体制是规范公民良好行为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强化道德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并决策,政府高度重视并执行,社会各方相互配合并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其次建立以群众组织具体负责,搭建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平台,如道德建设促进会,敬老协会等相关组织,引导百姓广泛参与的道德建设管理机制;同时明确道德标准,建立道德模范海选机制,大力选树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拉近道德建设与百姓的距离,真正把道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解决内容之实。具体、形象、生动的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内容是带动公民良好行为的重要基石。政府在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不能虚化空洞,要切实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那些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规模效应,激发更多的群众行善从善,使良好的道德情操蔚然成风;要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道德模范典型,对典型给予高额的物质奖励,同时更要给予精神奖励,将他们的名字写入荣誉墙,让他们的事迹千古相颂,万古流芳;发动社会各界建立道德基金,采取多种形式对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帮扶和救助,让好人得到好报。才能真正把道德建设抓实抓靠,更好的弘扬社会正气。
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要解决形式之实。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式落实到位是引领公民良好行为的重要抓手。学雷锋、做好事、行善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一时的感动和激情,而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在社会形成覆盖面,以达到提高全体居民道德素质的目的;要大力开展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分级分类评选出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让公众在道德建设方面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打造好人品牌,发挥道德典型示范作用,让模范典型形成规模,让模范产生在生边,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学模范,人人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只有将道德建设的形式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升道德建设的效果。
公民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精神是重要体现,道德水平的提高预示着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实抓靠,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高,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