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解读的第44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社会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Melvin Lemer)对于“社会公平性问题”,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观念的研究。
一、为什么会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希望一切都是可控、可预测的,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公平、稳定、有秩序的环境中。
这样,我们才会有安全感。
因此,从古至今才会有一系列俗语:“老天有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等。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会根据他们所做过的事,得到应得的奖励、惩罚。
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2大危害
然而,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有2大危害:
1.导致你刻板、片面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某一刻,某件事物之所以会呈现出某种状态,其实是受到了千千万万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简单地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关系来解释,虽然在表面上,我们有了一种看似合理化的解释,让凡事都有一个定论,使我们有一种安全感。
但是,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如果对这种解释有了依赖性,那么久而久之,我们会养成刻板、片面思考的思维方式,而不会去多方面地探求。
从而,思维就会固化和僵化。
2.导致你对待弱势群体的漠视态度
如果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逻辑,那么,你看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你就自然而然会觉得,他们现在这么惨,肯定是因为之前做了坏事,是罪有应得的。
从而,你就会收起你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对这些不幸的事情视而不见。
更有甚者,你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恶意,来曲解你所看到的这些事情。
比如,我们在路边看到一个无家可归者,我们就会觉得是他之前做了恶,所以才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值得同情。
比如,社会上有一些家暴的新闻,有的人就不会同情被家暴的妻子,他们会恶意地认为妻子之所以会被家暴,是因为长得太漂亮,而且喜欢打扮,勾引别的男人,使得丈夫生气了,才会被打的。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社会心理学家勒纳对于“社会公平性问题”,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观念的研究。
虽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会给每一个现象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也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可控感和安全感。
但是,如果我们太过于依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解释,久而久之,就会产生2大危害:
1.导致你刻板、片面的思维方式;
2.导致你对待弱势群体的漠视态度。
所以,为了能更全面地看待世间万物,并且拥有更充沛的感情,活得更加丰富多彩,还是跳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思维的框框吧。
好了,今天的“倚龙的读书俱乐部”关于《心理学百科》的解读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