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面要讲到唯识九难中的第四难时,会涉及“唯识三性观”的内容,因此在这里就先说说它。
在《佛学大词典》中,对“唯识三性观”的解释是: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行唯识之观。
一、唯识三性观
1、“遍计所执性”是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称遍计所执相、分别性、分别相、妄计自性、妄分别性。略称遍计所执、计所执、所执性。凡夫(有情众生,或专指人类)于妄情上,遍计依他起性之法,乃产生‘实有我、实有法’之妄执性。由此一妄执性所现之相,仅能存于妄情中,而不存于实理之中,故称‘情有理无’之法、‘体性都无’之法。此种分别计度之妄执性乃周遍于一切境者,故以‘遍计’称之。
2、“依他起性”是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因缘法体自相相。略称依他起、依他。指依于他缘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现象之诸法。此依他起性乃属有为之法,在百法中,除六无为法外,其他九十四法皆摄于此性之中。又众缘分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等四缘,若具足四缘,则能生起心法;若具足因缘、增上缘,则能生起色法。乃知一切有为之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则诸法灭尽,此即一切诸法,有而非有、无而非无之意,故佛典中常有‘如幻假有、非有似有、假有无实’等说法。
依他起性又可分为染分、净分二种:(一)染分依他,指依虚妄分别之缘而生起的有漏杂染之诸法。(二)净分依他,指依圣智之缘而生起的无漏纯净之法。其中,若就别义而言,净分依他亦摄于唯识三性之第三‘圆成实性’中。
3、“圆成实性”是唯识宗所立三性之一。又作圆成实相、圆成自性、第一义谛体性。略称圆成实。指真如(诸法所依之体性)具有圆满、成就、真实等三种性质,即:(一)圆满,诸法之相仅局限于其自身之法体,不通余处;相对于此,真如之妙理则可周遍四处。(二)成就,诸法具有空、无常、无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实体常住,无生灭作用。(三)真实,诸法之体虚妄不真;而真如之性常住遍通。复次,为解释圆成实性,又设有二门:(一)常无常门,‘常’为圆成实之名,‘无常’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离生灭。(二)漏无漏门,‘无漏’为圆成实之名,‘有漏’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离颠倒。
从这可以看出,唯识三性观是唯识宗(或法相宗)所建立,他是从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的。一是俗谛(或现在世),即“遍计所执性”和“依他起性”;二是圣谛,即“圆成实性”。
二、唯识九难2
4、唯识成空难:若云为令了知法空而说唯识,其识亦应毕竟空无。对此问难,答说破遣心外实有之遍计所执,故说法空无我,非谓根本、后得二智境之依他、圆成之事理亦为空无,故说唯识无偏空之失。
这段话的大意是:如果是为了了解法空而建立唯识,那么唯识也应该是空无才对。对此的回复,为了破众生心外实有的“遍计所执”的缘故,所以才说法空无我,并不是说“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也是空无,因此唯识所说并无偏空的说法。
#个人评论:这个回复谬,理由是:唯识既是万法之一,那他是空无也是对的。同时由于“唯识三性”是从唯识学(主体)中发展出来的,现在又反回去证明主体没错,有点循环论证的味道在。#
5、色相非心难:色乃有形有质碍,何以谓之唯识之问难。对此问难,谓众生无始以来执着色相有形而受薰习,依其妄分别之薰习力,遂生起似色相之境,此非心外实有之境。
这段话的大意是:色相是有形象、有体积的存在,怎么能说是唯识生成的。对此的回复,因为众生(指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执着有形的色相而受薰习,才生起色相之境,但这并不是心外实有色相。
#个人评论:这个回复似是而非,理由是:此回复并没针对诘难问题,而是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