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点映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今天发着烧又看了两遍,坚定了我对它的爱。国内评价两极分化有点严重,看到很多差评,暂且认为欣赏电影个人主观影响比较大吧,跟人争吵也不会让他喜欢,不过多费口舌。我能做的就是不跟不喜欢它的人讲话。一直想写点什么,于是就写了这篇……
从题目开始,Lala Land 意义之一是洛杉矶LA的别称,之二在美俚语中是幻想的世界,虚幻的地方。巧妙的双关。所以被翻译成爱乐之城是有点可惜的。而且整部电影现实与理想化的画面相结合,再看时我发现几乎每当音乐响起灯光就会暗下来,仿佛进入梦境,音乐结束,一切被重新拉回现实。比如Seb在酒吧演奏,店主要求演奏圣诞曲目,他演奏了自己的音乐,钢琴响起时好像只有他和钢琴加一束灯光,结束时他面对的是奇怪的气氛和解雇。
我觉得这种感受比结局悲伤一千倍。所以我也看出Sebastian做出放弃梦想决定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有一部分来源于他自己。他希望“总有一天,我会唱着自己的歌,小镇的孩子会跟来。”没人认可是最难过的虽然他一直酷酷的和Mia说别人的看法没什么重要。这点在秋中跟Mia的对话里也能体现出来。
“依我的经验就不是”这句简单的话真的很让人心碎。Sebastian和Mia都是被自己珍视的梦想狠狠伤过的人。
回到开始,这部电影是爱情与梦想,梦想与现实的相互博弈,对于只看的到爱情悲剧对情人节上映不满的观众我只能说它确实不适合情人节但你们也是没福气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开头就是一镜到底的歌舞,歌舞结束后大家纷纷回到车里,这个开头预示了整部电影的走向,之后的很多场景也是音乐响起主角暂时逃离现实,音乐落下又回到现实。
这是个不太美好的初见,但当时Mia背着试镜台词,Seb反复听着Jazz。Seb一直摁喇叭,Mia对他竖了中指,这是两个人只有梦想为现实所困的时刻。以后Seb每次去找Mia都会摁喇叭,Mia每次也知道一定是他来了。
我为什么对这个大家都说俗套的故事喜欢的要死,大概是因为导演的细心,看一遍你以为你已经看好了这个故事,事实是你每次回想回看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细节藏在每个画面里,藏在每段音乐里,藏在歌词里,藏在对白里,藏在主角的眼神里,找到一处便会更加触动一分,所以我总有一种看多少次也看不腻的感觉因为我看不全导演的匠心。
这两处歌词都暗示着为了梦想所做决定的无悔,所以再重来一次,可能依然是这个在观众看来有稍许遗憾的结局。
之后那个在人群中吸引到Mia把Mia托举到空中的人是Sebastian。
除了自己的动摇,这里是让Sebastian决定放下梦想签约乐队的直接原因,Mia小心翼翼跟家人说着Seb的规划,Seb开始想着改变现状,之前他对自己梦想的动摇和他家人对他的无奈失望都没有让他放下梦想。
细节太多,每一处都让我更爱啦啦蓝一分。
除了细节,整体看这个故事冬天开始冬天结束,四季轮回,导演也拍了一个像有回归线一样的故事。男女主角第一次相见是在堵车的高速路上,结局也是因为堵车,女主让丈夫拐入了岔路才得以进入Seb's与男主相见。女主第一次被男主吸引是在酒吧男主弹钢琴时,结局依然回到了这个画面。
春天两个人的梦想被现实所困,秋天又回到困境中。冬天两个人只有梦想不愿承认对对方的好感,5年后的冬天,依然是像起初一样单独的两个人,只不过放弃了彼此拥抱了梦想。但这个结果确是因为彼此。
我不能认同有的人说故事破碎,空洞乏味,虽然每个季节是“限量放送”但都是联系着的,对白情感都在充实着这个故事,难道非要导演一点一点解释吗,很多东西过多赘述不如适当留白来的有感觉。
关于主角,他们最吸引我的可能是他们的眼神吧,在不喜欢的情景里暗淡只会对爱情和梦想发光的眼神。
两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糟糕的现实情景下,只要梦想和爱情露面,眼神亮的就像在黑暗里找到了一个出口,瞬间充满勇气。在春天时音乐一响Mia扔下现实跑向Seb,在秋天时音乐一响Seb扔下现实冲向Mia。
导演在结尾用蒙太奇给了我们另一种理想化的可能性,如果他们从相遇就用拥吻代替擦肩而过,一路绿灯,没有坎坷,一路走向Happy ending……
但现实和遗憾赋予了爱情和梦想更多的意义,使他们变得更加珍贵,结局音乐结束后的相视一笑使所有遗憾都变得云淡风轻。
Seb不止想做自己喜欢的爵士乐而且希望有人聆听,为之吸引。就像导演完成这部向过去那些优秀的歌舞片致敬的作品一样,爆裂鼓手之前导演就已经完成了剧本,可是没有人愿意投资,在爆裂鼓手之后才得到了机会,他说现在没有人愿意拍这种电影了。
有人拿这部片和以前那些歌舞片对比把啦啦蓝贬的一文不值,我觉得这种对比是没什么意义的,现在没有过去歌舞片里那种演员,而过去也没有现在这么华丽的技术。我觉得导演的素养足够让人望尘莫及了。导演片中很多地方都有致敬过去歌舞片的场景(有人整理出来了)。啦啦蓝是歌舞片的新的可能性,可以使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歌舞片的魅力。
另外,我不认为有强行歌舞,无论是傍晚散步时的a lovely night还是小姐妹去晚会时的someone in the crowd还是Mia面试时的the fools who dream都是情之所至,很自然的融入故事。这样都觉得尴尬的我也无话可说。
说是只讨评审欢心的文艺片的你开心就好
说让导演跟宝莱坞学习的你开心就好
说庸片和导演素养无关的我只认为你认可导演的素养
对电影我们都有不同的喜欢,我也喜欢阴郁暗黑暴力美学的电影,但我不会想一遍又一遍看这些电影。可是我愿意一遍又一遍看啦啦蓝这种电影。
对于这部电影,导演的素养和诚意都是够的,除了音乐画面,很重要的是每一处构思每一处细节,都是导演的慧心啊。现在太多的电影不像电影,能在大荧幕上看到啦啦蓝的我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