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几天前和朋友交流,谈到房产税,提到一种观点,房价高是因为地价高(至少房地产商经常这样说),地价高则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基建需要用钱。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比十年前翻了几倍,也就是说高地价和基建成本主要由现在的买房人承担,这是一种代际不公平。开征房产税不仅可以开源,缓解土地财政,降低地价,还可以解决代际不公。他说正好读到斯密《国富论》地租一节,里面谈到地租不是价格的原因而是价格的结果。问我怎么看,一时语塞。终于读到这一章,同时还读了马恩全集第二十六卷(II)第十四章洋洋数万言对斯密地租理论的评论。斯密的地租理论有自相矛盾之处,在前面把地租说成和工资、利润一样,都是价值的组成部分。而在后面却说“地租是以与工资、利润不同的方式加入商品价格的构成。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商品价格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是这一价格的结果。”马恩认为斯密如果忠于他自己正确的地租是劳动剩余的看法,应该这样说“商品的价值只由包含在这个商品里的劳动(劳动量)产生。这个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工资、利润和地租,是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分配由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原始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源泉,虽然这些所谓源泉没有一个参与创造价值。”
撇开这些争论,我很好奇经典作家如果活到今天会怎么评论高房价和高地价的问题。以下是臆测:
斯密大概会说,地租是结果,是土地垄断的结果,也是商品价格的结果。地价高是因为房价高,地租和房价的高低都取决于最终需求,最终需求取决于人口和市场规模。斯密会特别提到修路可以减少不同地区之间地租的差别。往哪个方向减少?是低地租向高地租靠拢,还是相反?斯密没有明说。但是他举了个例子,不到五十年前(18世纪早期),伦敦周边的几个县还向议会提出申请反对把公路修到远郊的县去,担心远郊更便宜的玉米和草会拉低自家的地租。实际结果是,路修了,他们的地租和远郊的地租都涨了。读斯密这一节,早就该知道修高铁和城市圈扩容也会有类似的效果。
李嘉图大概会说,地价高是因为土地供给缺乏弹性,增加供给能够减少地租。地价降了,房价降不降?无可奉告!马恩对李嘉图理论矛盾之处的批判尤多。按照一贯矛盾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内心辩论。一方面,地价降了,可能还会有囤地不建或者或者加价层层转售;哪怕就是自己造,从政府拿地是便宜了,真按成本在北京金融街造个三万一平的房子,立马会有人买去,转手就卖15万一平。另一方面,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动态的看,在某一个时点上面包价格决定面粉价格。可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当然是面粉(生产费用)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决定面包价格。
马恩大概会说,你想多了,赶快劳动去。“土地所有权即使在法律上存在,在经济上也是不存在的”。一切价值包括地租这一剩余价值都是劳动创造。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地租和利润之间如何分配不重要,重要的是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一切。如果不是千千万万个你这么辛苦,高房价也撑不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