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少
今天在和朋友聊天,我说现在很沮丧,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很容易放弃。
朋友连发十个No过来,说我认识的你完全不是这样的啊, 别乱给自己贴标签。
本来陷入沮丧心情的我,看到这几个字,被轻微震到,原来我一直在给自己贴“不能坚持”“没有毅力”这样的标签,不自觉地把这种观点带入到生活中,甚至自己都不曾觉察。
再来看看周围的朋友们,有人总是把“我很胖”挂在嘴边,结果胖就真的成了她的一个鲜明特点;或者总爱说“我拍照很难看的”,结果大家就真的不经常找他拍照;又或在说任何事情前,先加上一句“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仿佛这句话说完,自己的个性特点就被自己设定下来了。
回想我自己,小时候被评价过“做事没有毅力,但是极具爆发力”,于是我就默默地把这个当成自己的标签了,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不断强化“原来我真的没有毅力”这个概念,然后对自己失望,产生沮丧心理,结果真的就很容易放弃了。
当我们把一种特定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时,它就有了一种魔力,阻止我们突破它。
撕掉那些负面的标签,不要对自己设限
很多时候,我们是出于一种谦虚和对自我的高要求,而强调自己“不行”。
这也像一篇文章写得那样:为什么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的努力。
我们怕努力过后,依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反而“被看了笑话”。
我们怕告诉别人自己热爱写作,怕努力练习之后,依然称不上优秀作品,而愧对大家的期待。
我们会谦虚的说,我写的很烂啦,然后心安理得地烂下去,或者突然一鸣惊人得到众人称赞。
当一个女生说,我长得不好看还很胖,穿什么都没你漂亮,她不是不想变得漂亮,她是觉得在“不漂亮”的标签里,很安全,也不需要痛苦改变。
又或者,因为对自己要求过于高,对自己的成长缺乏耐心,总是觉得自己不足够努力,不足够优秀,生活还不够拼。
今天看到行动派推送Kris的一篇文章:十年自律给我带来了什么。在这十年中,他做了很多令人惊叹和钦羡的事,无论是一个月狂瘦20斤,还是2个月考取博士,都是在极其自律地努力生活着。
每次当别人讲述自己的生活,我就回看自己,又没有坚持晨跑,又没有坚持早睡,又多吃了一块巧克力,又浪费了一天时间……于是,我觉得自己“没有毅力”。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轻易地就把自己和“坚持力”放在对立阵营呢?
多吃一块巧克力就能说明自己不自律吗?浪费一个下午又何妨?不要随便否定自己。
在这个负面标签下,我们每天都在强化自己不能坚持这个特性,那么坚持就变得更难更难。
撕掉这些自我定义的标签,不用纠结自己是否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做好眼前那件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