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双瑜
我家乡的伯母已经快七十了,前几年得了癌症。医生告诉她,发现晚了,已经到了晚期;这样的年纪手术风险大建议选择保守治疗,不出意外估计只能活三年。
消息一出来,亲朋好友都很紧张也很烦闷。因为保守治疗意味着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就有点儿等死的感觉了。
伯母是个文化人,历经风雨遇事冷静温婉从容,但是摊上这个事,还是慌了神,在病房里辗转了好几个晚上。
想了几个晚上后,伯母告诉大家决定利用最后的时光,走访名山大川游历各地风光。她的话说得很稀松平常,可是小辈们惊得面面相觑。
不说年老力衰,就是年轻力壮身患了绝症,也该好好疗养,四处奔波只会加重病情。大家竭力反对,可是伯母说了,就这么几年了,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希望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认真领略世间的风光。
小辈们一致反对,但是伯父愿意。他站了出来说,反正退休了没啥事,他乐意陪着四处走走看看。一家之主发了话,大家也都静默了。
伯母在出发之前,特意向大儿子学习用手机上网,发朋友圈,以便随时随地和家人沟通分享。
这么个白发苍苍的老姑娘戴着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捣鼓了手机半天,像当年学习文化课一样认真。我那时看着,既想笑又感慨万千,微信我都还不怎么玩呢。
伯母那颗不放弃追求不放弃美的心在胸膛里跳动,这是对世界最真的热情。这种热情无论谁都难以抵挡,大家都不好再拒绝,欢送他们出发。
伯母和伯父的行程很随意,每到一处看美景尝美食。伯母还爱到当地市场转转,她喜欢菜市场里散发的浓浓的烟火气息,漫步其间能感受到大家热火朝天生活的真性情。
当然这些路上风光和世间风情都一一地放在了伯母的朋友圈。我们每天在微信上留言,讨论美食欣赏美景。伯母的朋友圈就像一个旅游直播频道,我们就是她的观众。
偶尔还能见到她家老头和她同框,有时戴着草帽有时戴着牛仔帽有时戴着棒球帽,造型百变又入乡随俗。他们笑得甜蜜温情,给我们大家“发糖”,自然也虐了一群单身狗。
慢慢地,我们都已经忘了伯母正生着病的事了,每天在朋友圈等着她发照片。
快过年的时候,伯父和伯母回家了,到医院例行复检。医生欣喜地告诉她,病情大有好转。而我们觉得她的精神比正常人还爽利。
我堂哥也就是她儿子,是个生意人,主意也很正。他知道伯母的对物资特别精透,依据他的指点,倒了几笔买卖赚了些钱。
就这样,伯母一边游山玩水玩,一边帮着儿子挣钱。日子过得逍遥又有意义。
突然的一天,堂哥接到了伯父来电,说伯母突然旧病疾发,赶紧到国外来一趟。堂哥签证办完飞过去,只见到了怀抱着盒子的老父亲。
堂哥说,当时伯父面目安详没有什么悲伤,但是挺遗憾没能陪着她剩下的几个行程。伯母走得时候紧握着伯父的手,脸上笑得很灿烂。她说,谢谢!在生命的最后一程看到了这么精彩纷呈的世界。
老伯母一半的骨灰埋在他们路过黔东南的一个小村落的大树下,一半埋在老家。伯父在黔东南村落那里拍了张照片,发在了伯母的朋友圈。
那个小村落,我们知道,那是伯母热爱的远方。大树就在马路边上,一条浅灰色的大道蔓延到天边的远山。大树背后是井字状的青葱的稻田,田间有错落的村屋。
看着照片,仿佛能听到树叶沙沙,叶间传来伯母的欢笑。我想起之前的一次对话。我问她,“为什么要折腾呢?舟车劳顿想来也是很辛苦。”
伯母笑,“我这一辈子都守在家里,老了,想看看这个世界,那么多风景看过就好像白来这个世界一趟。路途虽辛苦,心里却特别痛快!”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伯母拼尽全力活出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勇气,把她带到了世界各地,看尽了无限风光,感受到了人世的万种风情。
这是一种有质感的生活,也是一种有温度的生活,完全有别于那种天天去医院扎针化疗掉头发埋怨憎恨人生的冰冷无望的生活。
这种生活同时给他的伴侣、给他人,无限的激励和启发,让我们更加有勇气直面不美好的人生。
人生中独特的美感正是源于一份实现理想的勇气,面对一切的艰难险阻,承担一切的成败的勇气。
有些人不愿意走出去,他害怕。他宁愿守着原来的旧患,固守原来的天地。害怕就带来勇气的缺失。
可是,哪怕你人在半途,见过的风景路过的人,也是你临别的最深情的告别。哪怕只有那么一刻,你细看过的人间风景,细赏过的世间百态,都能带给自己心灵的滋养,这就是一种收获。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哪怕身患绝症也希望阅尽人生风景。这样,我们会燃起对生活热情。这种热情也会鼓励我们面对困境,积极地在夹缝中寻找值得奋力向上的支撑,永不放弃。
这是一笔最重要的财富,这也是与其他人重要的区别。
许巍的新歌里有一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为什么?我想,恰恰是因为它的反面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呈现。
因为北上广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成本日益上升,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选择逃离,回到小城市逼仄的环境中谋求一种所谓的“稳定”。
我们再没有了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这话,戳中了太多人心中的痛点和泪点。
晓宇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父母不愿意她一个姑娘在异地四处漂泊,于是托关系进了我们单位。
我们单位其实已经满岗,晓宇进来后也没有负责具体的事务,每天接接电话发发报纸,然后再整理文件。老大偶尔让她帮写几分发言稿,后来实行“精简会议”的新举措,她连发言稿都不用写了。
晓宇每天躲在办公室追剧。一开始有人过来问询工作,她便手脚麻利地最小化视频,假装看新闻网页或者在已经写了几行的文档上打字。慢慢地,她对高分的日剧韩剧如数家珍。再后来,来人到办公室,她也不遮掩了,大大方方地看偶像剧或是家庭伦理剧。
有几次我经过的时候,看到她和几个妈妈级别的人聊起婆婆经来,还颇有心得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我打趣她,“晓宇,闲着没事可以写点儿影评,这样也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啊。”
她笑笑,“懒得费那个脑子。”
我当时有点愣了。一个二十六七的姑娘,如花般的年纪,正是全力争上生怕落后的年华,正是激荡青春张扬个性的年华,可是她已经“懒得费脑子”了。
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眼里平静而淡漠,是不属于她年龄的冷淡。可能我的目光过于强烈,她敏感地察觉到了什么,呐呐地道,“在这样的单位,一眼到老,还想那么多的事干嘛?”
顿时,我也无语了。
有时候,安逸就是羁绊前进的借口。我们哪怕身不在远方,心可以呀。如果一开始就停留在原地,裹足不前不思进取,纵使人还年轻,心也老了。没有看透风景怎能细水长流?你以为的安稳只不过是短暂的表象,热情凋谢,脚下的路也凝固了在咫尺。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的确不知道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我们只有上路,在远方追寻过诗,领略过世间各处的人物风情,才能找到方向,找到意义。
就像我家的伯母垂垂老矣仍满怀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希望,在路途中找到了生之活力,在前进中领悟了人生真谛。
亲爱的你,请不要过早地扎根,失去了勇往直前的拼劲;也请不要在安逸中丧失了出发的勇气。
心中有梦,脚下就会有路,一直往前才是幸福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