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爷的电影《功夫》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桥段。
包租婆叼着烟:要成为绝世高手,并非一朝一夕,除非是天生的武学奇才。但是这种人,万中无一。
酱爆立马站出来:好明显,我就是这种人。
然后酱爆就被一拳打倒在地。
包租婆略带伤感:很明显,他不是。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天才,那些各领域的大师高手,真的只是因为天赋异禀,所以常人就难以望其项背吗?
我要说:很明显,并不是。
今天在剽悍晨读中,分享了《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三个精华。分别是在情境中练习,离开舒适区练习,找到练习的动力。后面两点在我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过感悟,今天重点。想谈谈第一点,在情境中练习。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专门去看了这本书的概要和目录,发现一个新词,叫“心理表征”,最开始特困惑,这是什么意思呢?查阅后才有所了解。简单来说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形式。
好比听到“数学”一词,有的人会想到数学课本的样子,有的人会想到数字,有的会想到数学家的形象,这就是我们脑海中建立起来的不同情景。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
先不说英语老师出身的马云,我们看看那些明星,成龙,章子怡,姚明等等,英语都说得特别好。这其中肯定离不开私下的练习,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融入了英语的学习环境中。在好莱坞跟演员打交道,在篮球场和队员教练的交谈,让他们耳濡目染,英语水平突飞猛进。这就是在情境中练习的优势。
心理表征就是情景练习中的一个极为高效的学习方式。先看看下面这张图,便是运用心理表征的概念建立起来的一个导图。
看过《一战到底》的朋友,想必对檀越都不陌生。这个被封为“战神之神”的牛人,打败了9位战神,简直让人折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古到今,好像没有他答不出来的问题。那么他怎么拥这么广的知识面呢?如何面对这么大的知识存量,还能做到快速提取的呢?这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学习方法了。
檀越的爸爸曾讲起过檀越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在檀越三四岁时,带他去书店买书,还没回家他就迫不及待的在路上看起来,结果太入迷,不小心摔倒了,他尽然就纹丝不动的趴在地上继续看。
檀越自己也说“当一本书不是教材的时候,我特别愿意看,一旦它变成了课本,我就不喜欢看了。”,这么小就有阅读的兴趣,当然给他博览群书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他在看钢琴教程的书时,看到一个钢琴家的介绍,他会举一反三的想,这位钢琴家说什么语言,住哪个国家,这个国家的首都在哪?不知道他就开始去翻阅其他资料。所以从小他就开始运用,关键词——构建——关联的模型,在脑中不断创造新的情景,并且把这些情景串联起来。真正的做到了触类旁通。
再加上他长时间的积累,那些繁杂的知识并不是零散的存在他的脑海中,而是像连接好的小纸片,只要触发一个关键词,就能让他马上想起关于这个知识的情景。
主持人称赞他 “答题1080°无死角。”,檀越只是说:“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除非刻意为之”。
或许这就是刻意训练的强大之处吧!
我想大家到现在都不会忘记圆周率3.14159这几个数字。而我马上就会想起那时候老师教我们的一个记忆方法,“山巅一寺一壶酒”。把数字融入在情景中,真的特别深刻。
为什么有时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有什么成效呢?我想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所以事倍功半。
我们在回到上面那个图去,当我们养成把知识联想起来记忆的习惯后,下面就是刻意训练,不断重复。我发现真的好多事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
就拿写作来说,通过阅读,积累优秀的文字和素材,然后对素材建立情景,构建故事,再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那些碎片竟产生出各式各样的文章,反复输出后,慢慢发现那些知识就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了。
最后简单说说导师。
导师可以是精神榜样、一本好书、身边的牛人前辈。他可以帮我们查漏补缺,及时修正。
就好比现在的许多知识付费课程,听完后,会更新我们认知,改变以前可能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学到牛人的学习方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喂!不得了,不得了!有道灵光由你天灵盖喷出来,你知道吗?你的血液里留着绝世高手的血脉你知道吗?
如果有一天,你通过刻意练习打通了任督二脉,那可不得了啊!
看你和我有缘,我这篇价值1毛钱的文章就送给你了。
以后拯救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