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大一,进入大学快一年了,每次面对考试,一般提前一个月开始列计划,每科怎么复习最高效,每天复习多少,复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合理调整复习计划,自认为复习效率还不错,但每次考试下来,总有人花的时间比你少,学得却比你好,便开始自我反思。
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始终坚信勤能补拙,并努力践行之,但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逐渐意识到光有勤奋和踏实难以登峰造极,便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后天训练让自己更加聪明,但久无所得。
直到有一次,和一位全国物理竞赛的大神聊天,偶然聊到这个方面,我困惑道“我并没有无脑地学习啊,我也会经常总结,比如某类题应该怎样做,相似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听完后,他淡然答道“你这只是知识的总结,而不叫做思维”,同时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顿时,自己内心一震,难道这么多年的学习都走上了偏路?(只是自己没能达到树状图的顶层,也就无法形成一种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帮助不大)
那么何为思维?
思维即是学习时能够比别人更加快速地接受、理解及运用知识点,其原因是以前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习惯、知识理解等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帮助。
如何培养思维?
深入研究、 抓住本质、 形成思维
思维就像树状图的顶层,对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途径达到顶层,而研究要以抓住本质(到达顶层)为目的,不能半途而废,当我们能够从很多途径走到同一个本质的时候,我们便对这个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思维。
思维的用处是什么?
思维一旦形成,这个树状图中的途径(思考的方向or方法)以及知识点你都可以加以灵活运用,这种运用可以跨知识板块、专业以及学科等等(关键在于你对这张图的理解有多深),这就是所谓的越来越聪明
Example:力学类题目本质---牛顿定律,途径---状态分析(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对象分析(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整体法(加速度相同)......
那么以后遇到有关力的题是否可以将之运用一些呢?遇到有明显状态变化的题是否都可以套用呢?整体法背后包含的简化以及统计的思想难道仅仅只适用于力学吗?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如何深入研究?
1端正心态:
应试教育下的我们有时不得不为了考试去学习一些东西,这样一种被迫学习的态度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大学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增加知识(前者更加重要);把成绩看淡一点,它只能部分反应你是否学有所得
2牢牢掌握基础知识,逐步深入,直到抓住本质(树状图的底层打牢,顶层要高)
3多问为什么,每个点都尽量弄明白(不断增加树状图的分支)
最后附上一个“为自己而学”的小故事:
考试前夕,大家都在为无趣的近代史努力奋斗,疯狂记忆提纲与例题,自己也不例外,某一次复习时,突然发现,自己已被应试教育所麻木,为了考试而学习,但考后没几天,我们花费大把时间所记忆的东西都付之东流,毫无意义
于是便静下心来读《近代史纲要》,发现并不是很厌倦,便对其中感兴趣的东西通过网络去拓展了解,跳过一些不感兴趣的,同时结合提纲与例题,如此既有应试的成分,也有为自己而学的成分,最终成绩虽是中偏上,但至少这个过程我是享受的,而且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知足了(只要不是特别讨厌某些学科,你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