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三体》之后,来读霍金的两场演讲稿,和尼尔.德格拉斯.泰森的《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作为连接真实的缓冲。作为在宏大虚拟视角下由多维宇宙穿梭带来的“空间幽闭症”的应急“解药”。
“二向箔”是真实存在的吗?大概是,由三维到二维的跌落,难道不是一直存在吗?时时刻刻,永不停歇。“针眼画师”的隐喻实在很妙,云天明的三个故事很妙。我对吱说,这世界最厉害的武器原来是相机——刘慈欣在第一部一开场就说明了。
要怎么描述读完之后的心情呢?刚刚读完的当下说不出;现在,距离读完整部小说已经过了一个月了,我依然无法描述。所以,我试着先来描述《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这是一本很轻便的口袋书,关于天体物理,关于宇宙的起源,不论是书或是纪录片,已经从各种经典中听过看过许多次,但每一次再重新回顾,依然会感到神秘、震撼、新奇,就像是孩子一遍又一遍听自己喜欢的故事,每一次听完,都还渴望能再听一遍。
泰森讲述的方式,遵循了我们对于时间尺度的理解,因此显得更好理解。Elyn问,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说,因为这本书把很多原先零散的东西穿起来了,泰森有一种能力,他能将原本枯燥又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暗物质、暗能量用非常直白和形象的语言解释出来。
书中有12个章节,每个章节主要解释一种天体物理学的重要信息。它不纯粹是解读一个概念或科学名词,比如第一章节讲述宇宙起源,章节名称叫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翻开序言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是尼尔.泰森说的——“宇宙没有义务让你理解”。
一切都没有义务让我们理解。要不要去理解,想不想理解,理解到多少,是你自己的事,然而,泰森的解读,让我们能够离这个陷在理解边缘的宏大深渊更进一步。他给了我们一个支点,你可以向上、向下、向任意一个方向,更深入去靠近宇宙。(在宏观尺度下,任何方向的远离,都是距离宇宙的靠近)
从万分之一秒开始的宇宙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我带着这本书和Elyn一起去北海旅行。读到第9章节——不可见光的时候,已经是我们待在北海的第二天,我们刚刚住进了靠近北海银滩附近的一个社区里。ELyn整理好自己的行李,躺在白色高低床上铺,我站在床边读这个章节给她听。才刚好读到发现了红外光和紫外光,她突然打断我问有关“天眼”的问题,又往后读了一小段,讲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种频率的光波,她又和我聊起了“超强电磁暴”。那个瞬间感觉很惊喜,也很幸福,感好像回到了那些还不懂识文断字要靠我给她读图画书的时光;可是又不同,更像是两个能同频聊天的好友,钟子期能听懂俞伯牙弹奏的旋律。
这个瞬间短暂,只是,在我心里,永远有着回响。
“宇宙视角来自科学前沿,但它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独占的。它属于每个人。
宇宙视角是谦逊的。
宇宙视角是精神上的——甚至是救赎的——但不是宗教的。
宇宙视角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思想同时把握宏观和微观。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头脑对非凡的想法保持开放,但又不至于使我们脑洞太大以至于容易轻信我们被告知的任何事。
宇宙视角使我们睁开眼睛看宇宙,它不是被设计用于抚育生命的慈爱摇篮,而是一个寒冷、孤独、充满危险的地方,迫使我们重新评估所有人对彼此的价值。
宇宙视角表明地球是一颗尘埃。但它是一颗珍贵的尘埃,目前,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宇宙视角在行星、卫星、恒星和星云的图像中发现着美,同时也颂扬着苏找它们的物理定律。
宇宙视角使我们的眼界能够超越我们的环境,让我们超越寻找食物、住所和伴侣的原始需求。
宇宙视角提醒我们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旗帜不会飘扬——这也许是象征着在太空探索中我们不必掺杂进任何狂热的爱国情绪。
宇宙视角不仅包含了我们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遗传亲缘关系,而且也珍视我们与在宇宙中任何尚未发现的生命之间的化学亲缘关系,以及我们与宇宙本身的原子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