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向来是人类最关心的话题,虽然很多人尽力回避它,却又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现实。正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探问。
北大哲学教授王中江先生的《中国人的生死观》一书中提出,对人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人的生死的认识。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生与死”,除了生死,人还有什么呢?
远古时期的哲人们也曾对生死问题漫漫求索。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到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从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到张载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从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在天”,到佛教的“人生无常”……生存的意志,死亡的超脱,人生的奥妙,价值的追求,一幅生死智慧图,知晓此岸彼岸境。
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如何解读生死,到后来魏晋南北朝和近现代在文化交流融合后人们对生死观的转变,这本书呈现了中国哲学中丰富的生死智慧,深入探索各个时期中国人的生死观。
孔子让人注重现世和当下,让人知道生存活着的意义和目的,消除人们对死亡的忧虑和恐惧。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庄子用气的聚散来讨论生死,“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死是自然规律,不可强求,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否则就违背了天道和自然本性。
大诗人陶渊明认为,人虽然是有生之灵,但仍然逃脱不掉死亡的最终命运。他在诗中写到:“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对于生死,他的态度非常豁达:“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有生必有死,早终非促命”。
通过阅读这本《中国人的生死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人有生就有死,生是人生的开始,死是人生的终结,生命有限,而死亡不可超越。
Mei国作家杰克·凯鲁亚说,生命是一场短暂的旅程,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
最后,祝福我们每一个人:愿人间芳华,岁岁年年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