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个体心理学巅峰著作的《自卑与超越》,其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的人生也是传奇般的存在。
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犹太人,奥地利医学博士、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重重、毅力超人,不再赘述。
他因幼年多病,决定当一名医生。他曾很欣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两人遂携手进行心理研究,后因观点分歧而分道扬镳。由于“精神分析”一词已被弗洛伊德使用,遂成立“个体心理学学会”,为个体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今天读的,是《自卑与超越》一书的2-8页。
人类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体验事物、解读人生的意义。
然而遗憾的是,种种解读总有遗憾和缺陷,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正确。为何?
因为这个看似饱含意义的世界的一大特征就是,充满了各种谬误和荒诞。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为什么而存在?”
客观地说,人们只有在遇到某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
但实际上,人们潜意识里已经有了对人生的某种解读,而这种解读似乎影响着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人的行动,包括态度、举止、表达、志向、习惯及性格特征,都在对“人生意义”进行着诠释。
即——人是先对世界和个人进行总结,然后暗暗贯穿于自身的行为之中。(这个应该就是价值观吧!)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生所面临的所有困难或问题,都源于三大制约:
1、必须生活在地球上;
2、必须与周围人发生关联,不能独立存在;
3、人类有男有女。
进而由此引申出三个问题:
1、资源有限,如何让人类获得永存?
2、茫茫人海,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发展?
3、如何自我调整,以适应两性间的相处?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类所有的问题都可归于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
如果一个人爱情、生活遇挫,工作平庸,感觉人际交往痛苦,在现实中总约束自己。或许,他为了使自己免受伤害,所以自我封闭,把活着,视作一件艰难且危险的事情,进而在现实中屡屡失败。
相反,设若一个人交友广泛、人脉极广,事业有成,家庭甜蜜。或许,他把“活着”视作一个创造的过程,生活中总有机遇,各种困难反而使他具有超凡的勇气。
他的人生足以说明:“真正的人生是懂得关注他人,让自己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并积极地为人类的福祉做贡献。”
社会上诸如罪犯、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处理职业、社交和两性问题时,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他们对社会生活没有兴趣并缺乏安全感。
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一种虚无的优越感,追求自我满足和陶醉,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意义,对于整个人类发展而言是毫无益处的。
每个人都在力争与众不同。
但如果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
我们所谈到的人生的意义,是可以与他人共享的、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整体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才能在实践中让自己逐渐成熟,才能学会自我管理。
比如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并付诸行动,是一种情况;
倘若只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会变得趾高气扬、让人厌恶。
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与合作。
细心观察,祖先给我们遗留下来的,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有形的——土地、道路和建筑;
无形的——哲学、科学、艺术等各种生活经验,和代代相传的各种生活技能。
当人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全人类的贡献,人们开始让自己关心和帮助他人。
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学的最大区别就是:
它能利用我们对意义的理解,来影响人类的活动以及人类的发展趋势,从而让人类更幸福。
令人惊叹的是,我们从刚刚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生活的意义”的探索。
今天这个章节开宗明义,感觉气度恢宏,正能量满满。不由想到了很多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马克思、司马迁等等......
期待明天——童年对人生有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