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同事能力弱,总是要你力挽狂澜,你力不力?正方是力,理由主要是:1、不力大家一起死。2、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弱势,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3、力,才能创造更好的团体或是集体成效。
反方是不力,理由也可以总结为三点:1、总是帮忙,让对方得过且过,有可能阻碍其更好的发展。2、力了之后,出现问题,黑锅可能会由力的人来背。3、总是需要有人,或是总是有人力挽狂澜,这背后隐藏的是人不能各司其职的深层问题。
我不是很关心最后是哪方赢,只是感叹于这些辩手的敏锐和强大的逻辑能力。
我认为,辩论之所以难于演讲就在于,辩论不仅要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被对方的观点所左右,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对方猛烈的攻势下,找到突破口,进行反击。
看奇葩说,每每觉得每个辩题都能被这些奇葩辩手嚼碎咬烂般撕扯得透彻,当然这个辩题也不例外。
但辩论有一个根本性的要求就是要紧扣辩题,一个局限,当然也是精彩之处就是,双方要互相牵制,不能自说自话。辩论是对打,要有自己的招式,也要见招拆招。
我是自由身,完全可以自我比划。所以就把这个辩题拿出来当做是话题,来补充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问,有能力力挽狂澜的人,会不会、要不要总是力挽狂澜,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为这把问题都转嫁到了有能力的人身上,力不力成了他们必须要做的选择题,而且还要胆战心惊地等待他人的评判。
可是别忘了,这道题其实是可以不存在的,他们也是完全可以不用做这道题的,如果没有所谓的弱者总是要让他们力挽狂澜的话。
所以我觉得在问别人力不力之前,不妨问问那些总是需要别人力挽狂澜,收拾烂摊子的人,为什么总是需要,或是总是那么好意思让别人力挽狂澜呢。
所以问题不是,别人力不力,而是为什么有人总是需要别人力。
如果是新人、新手的话,需要帮助无可厚非,如果是突然状况、偶然事件也可以理解,但是在一次、两次甚至是三次、四次之后,总还是需要他人的援手,那么是不是首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了,看看是不是自己入错了行,站错了位。
能力弱没有错,再说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能力强弱,但是如果没有金刚钻,偏要揽瓷器活,还要让别人为自己买单,那就是你的错了!
能力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弱者思维,无端端地认为,我弱我有理,你强你活该,心安理得地提出并接受帮助,甚至还能理直气壮地指责别人的“袖手旁观”。
能力真弱不是最可恨的,可恨的是装作能力弱。他们深知一个道理,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不做得好是能力问题。态度不端正属主观因素,不易被原谅,但是能力弱属客观因素,易被谅解。
所以他们时常会以一副可怜人儿的姿态,让人动容,也让人不好多说什么。有时候,他们还会导演一出耐心拉锯战,谁着急,谁来做,反正我只能这样了,逼得他人没有办法,只得主动提供帮助。
如果没有狂澜制造者,也就不需要有人来力挽狂澜,所以一个团队要实现优化的发展,团队里的每个人应该都要尽可能地做到各司其职,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需要他人的帮助,请先离开,修炼好了再回来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别人总是要找你力挽狂澜?是你能力超群,非你不可?还是你最好说话,不懂拒绝。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帮了别人,苦了自己。
帮人无可厚非,但是要量力而行。更重要的是不要莫名其妙地产生自我负罪感,觉得不帮别人,自己就十恶不赦,这不是救死扶伤,所以大可不必把自己视为见死不救,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有能力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所以不要轻易地动了恻隐之心,然后被别人当成老好人来用。
更不要傻到,为了他人的事情,损害了自己的工作进度。在工作中,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要做,利人损己的事情也不要轻易做,不然你会发现你被踢出局的时候,竟然没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到现在还记得大三时,即将毕业的班导师姐送我的两句话,一是,做人一定要善良;二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冲突,我们要善良,但是不要盲目善良,就像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经营好自己,才能真正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