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全是文字,但是不长,看上去有点枯燥,还请保持耐心。
策略模式,很多人会忘记的一个模式,但是是我们平时开发中用到的最多的,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多态的使用,就是策略模式的最好应用。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通过建立抽象,将不同的策略构建成一个具体的策略实现,通过不同的策略实现算法替换。在简化逻辑、结构的同时,增强了系统的可读性、稳定性、可扩展性,这对于较为复杂的业务逻辑显得更为直观,扩展也更为方便。
使用场景
在软件开发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实现某一个功能可以有多种算法或者策略,我们根据事件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来完成该功能。例如,排序算法,可以使用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冒泡排序等。
这对这种情况,一个常规的方法是将多种算法写在一个类中。例如,需要提供多种排序算法。可以将这些算法写到一个 类中,每一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的排序算法;当然,也可以将这些排序算法封装到一个统一的方法中,通过 if….else… 或者 case 等条件判断语句来选择具体的算法。这两种实现方式都可以称为硬编码。然而,当很多个算法集中在一个类中时,这个类就会变得臃肿,这个类的维护成本也会变高,在维护时也更容易引发错误。如果我们需要增加一种新的排序算法,需要修改封装算法类的源代码。这就明显违反了我们前面博客中所说的 SOLID 原则中的 开闭原则和单一职责原则。
如果将这些算法或者策略抽象出来,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不同的算法或者策略有不同的实现类,这样在程序客户端就可以通过注入不同的实现对象来实现算法或者策略的动态替换,这种模式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也就更高,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策略模式。
使用场景总结
- 针对同一类型问题的多种处理方式,仅仅是具体行为有差别时。
- 需要安全地封装多种同一类型的操作时。
- 出现同一抽象类有多个子类,而又需要使用if-else 或者 switch-case 来选择具体子类时。
如何实现
1.定义接口A,想好封装
2.implement A接口 实现B
3.多态使用(这么一说,我仿佛在说 java基础之多态)
class B implement A{
}
class M{
A a;
public void setFunc(A b){
a = b;
}
}
源码应用
其实这个是个很简单的设计模式,应用很多,我们来看看Android源码中有什么经典应用吧。
TimeInterpolator 时间插值器
我们来看一个插值器源码
/**
* An interpolator where the rate of change is constant
*
*/
@HasNativeInterpolator
public class LinearInterpolator implements Interpolator, NativeInterpolatorFactory {
public LinearInterpolator() {
}
public LinearInterpolator(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
public float getInterpolation(float input) {
return input;
}
/** @hide */
@Override
public long createNativeInterpolator() {
return NativeInterpolatorFactoryHelper.createLinearInterpolator();
}
}
每个动画都有自己的默认插值器, 而通过抽象出插值器接口(最新版本的源码又改了),然后我们可以通过setInterpolator去改变它
这样大大增加了类的功能上的扩展性
animtorAlpha.setInterpolator(new LinearInterpolator());
当我们调用ssetInterpolator时,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public class ValueAnimator extends Animator{
//插值器也有自己的默认初始值
private TimeInterpolator mInterpolator = sDefaultInterpolator;
// The time interpolator to be used if none is set on the animation
private static final TimeInterpolator sDefaultInterpolator =
new 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
//设置插值器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Interpolator(TimeInterpolator value) {
if (value != null) {
mInterpolator = value;
} else {
mInterpolator = new LinearInterpolator();
}
}
}
当我们调用时,直接替换了TimeInterpolator。无需干其他事情,我们自己写多种复用的自定义view啊,window啊,都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小小总结
总结
策略模式主要用来分离算法,在相同的行为抽象下有不同的具体实现策略。这个模式很好地演示了开闭原则,也就是定义抽象,注入不同的实现,从而达到很好的可扩展性。
优点
- 结构清晰明了,使用简单直观;
- 耦合度相对而言较低,扩展方便;
- 操作封装也更为彻底,数据更为安全。
缺点:
- 随着策略的增加,子类也会变得繁多。
谢谢大家阅读,如有帮助,来个喜欢或者关注吧!
本文作者:Anderson/Jerey_Jobs
简书地址:[Anderson大码渣][1]
github地址:[Jerey_Jobs][2]
[1]: http://www.jianshu.com/users/016a5ba708a0/latest_articles
[2]: https://github.com/Jerey-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