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村上的几本小说,但这种自传性文体还是第一次读。
读小说是一种情景带入式的感受,沉浸在村上创作的环境里,和主人公一起经历蜕变;自传更像是对话式的感受(虽然这种最多算是”单向“对话),和作者本人聊聊天聊聊心里的想法,好像距离更近了一些呢(这也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啦)。
村上春树是在某次看棒球比赛时突然产生了“或许,我也能做个小说家”的想法,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这样一写,便是几十年。
有种类似佛家的顿悟。突然一个灵感,找到自己要做的事,然后坚持下去,并以此作为职业。好生羡慕。作为一个天马行空的风向星座,又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的突发奇想很多,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到头来却没有一项真正长期坚持下来的事,让我觉得很挫败。看到新媒体大热,于是跟风开了个人公众号;看到ins微博上的美食图片,于是买了烤箱和盘子兴致勃勃开始研究美食;程序猿横行江湖的年代还想学编程……
任何一个想法都浅尝辄止的夭折了。我的问题也许和大多浮躁的年轻人一样: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这是一个做加法及其简单的时代,仿佛加上各种技能就能增加自己的综合战斗力,好像就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洪流中不被淘汰,可是我却忽略了,复合型人才同样也得是T型人才,也许是时候做做减法,专心发展自己的核心技能。
村上说自己的幸运的。首先是处女作获奖,得到了进入职业小说家擂台的入场券。其次他热爱写作,热爱自己的职业,要知道,世界上多数人不会如此幸运地正好从事自己所爱的职业,更多的人寻寻觅觅甚至无法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作为一个毕业三年换了3份工作的人,现在内心充满了挫败感。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抛开所有小心思小想法,哪里的领导不讨厌呢?哪里不需要委屈自己去维护办公室人际关系呢?哪里的人事薪资制度能让人百分百满意的呢?我无法改变环境,无法改变别人,我只有改变自己。
关于自己小说内的灵感,村上是有一个自己的素材库,平时留意搜集储存素材,创造时再选择性地择出使用。我想一切的积累都是有意义的。舞者大量地练习才能在听到音乐时不经意地扭动出优美的动作;读过了万卷书才能在面对任何人时都能侃侃而谈。我没有想过做小说家,甚至在小学作文获过一次奖后作文水平都很中庸,高中作文长期保持43分一个相当中等甚至偏下的水平。但是我喜欢看书,我想自己写些东西,看过的东西如果不以某总形式输出出来,那么很快就忘了。虽然我也有用印象笔记,但大多以摘抄为主,仍旧不是真正“属于我”的东西,所以现在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每次读完都要写一篇读后感。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笑我,这不是小学老师经常布置的假期作业吗。可我到现在才明白,这种最基础的方式,也许是最有用的。村上也说,不管有没有灵感,不管身体状况,每天都要坚持创作(写满几张纸)。厚积才能薄发。
村上另一个坚持了很久的事,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跑步。他还出过一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称自己为一个“体力劳动者”,写小说是一个相当耗费体力的事,而他保持自己体力充沛的办法,就是跑步——这个入门门槛相当低的运动,一双跑步鞋,就可以出发。他这一跑就是30年,除了带走了中年男人必备的啤酒肚,还带给他清晰活跃的思维,对写作极有帮助。周末在家躺着刷剧一天结束后站起身来脑子昏昏沉沉的体验,想必大家都有过吧。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晚就穿上运动鞋出门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起解锁新的生活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