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有一座依山而建,与闹市为伍的寺庙,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鸡鸣寺。
与其他寺庙的高大宏伟不同,鸡鸣寺很小,所依的山峰叫鸡笼山,一眼可以望到全部的 “小”。鸡鸣寺门口,是一条人来车往的马路,凡俗的喧嚷与寺庙的超俗形成鲜明对比,人行道上不时有人问我,算命不?看相吗?测财运、测官运、测姻缘、测夫妻合不合。寺庙前这样的算命人很多,有男人女人,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他们看见走往寺庙的人都会主动搭讪,有的在地上铺了广告:算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算怎样防小人等等,可谓无所不算。
在门口花10元买了票,同时得到赠送的三炷香。沿阶而上,鸡鸣寺山门正中有“古鸡鸣寺”四个金字,门前黄莲盛开,清澈的水中倒映着蓝天云朵,增添了莲花的的圣洁。
心经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门弟子必读或者必须了解的文章,若是读懂了心经,其他经书理解起来,便不那么桀骜难懂。
天王殿
门前有温馨的提示,先烧香,后拜佛。
铜佛殿
寺庙依山,一层一层,结构紧凑,墙壁上醒目地标明上香的路线和箭头,自由而随性,对佛教的认识,是近几年的事,小时候受到的教育一律是封建迷信,排斥批判,事实证明,这种教育要不得,它会让你终身拒绝你并不了解的事物,让探索的脚步停留在原地。
手拿清香,有了几分虔诚,来到大雄宝殿。
鸡鸣寺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个名字叫毗卢宝殿,是寺内主殿,殿内供奉的三身佛中毗卢佛,三身由梵文而来,即法身、报身、应身三中佛身,一佛具三身,三身即一佛,佛教中的语言系统自成一体,深奥难懂,据说凡俗人的悟性等级不同,能解佛语的根性就有所差别,在我眼里,这些都是菩萨,实际上,佛的世界是有规则的。他们管辖的地域内容各有分工。
三身佛两边供奉文殊,普贤二大菩萨,东西两旁供二十四诸天。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商人增财增福,官人福禄双增,听了这些话,且不用追究灵验与否,一番鼓励,信心百倍,励志的感觉有没有。普贤菩萨象征真理,传说他修行时,为救小鸟,把自己腿上的肉剜给小鸟吃,文殊说他,舍己救人,修成正果,带着他架起祥云,上天而去。
从凡俗到脱俗,一步之遥,却能从千年的佛理中思索绵绵不尽的生命之源,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大雄宝殿的东边,紧邻凭虚阁遗址,登上斑驳的残桓旧砖,在风中可以恣意穿越时光的轮回。南朝梁,梁武帝到寺里讲经说法,听众逾万。他脱下皇帝龙冠蟒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先后四次到同泰寺(古鸡鸣寺前身)舍身为僧,人称为“皇帝菩萨”。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当年,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居于此。
皇帝贵为天子,指点江山,却驻步寺庙,这本身有一种带动效应,何况,佛教自只他本身的奥秘与魅力。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重建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到此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药师佛塔
西边,是塔院,供奉的药师佛塔。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是赵朴初的手迹,与“国泰民安”相对应,这是南京市长的手笔,佛精神的佑护楔入现代民生的元素,表明了佛成为文化的活泼。
简单的说,药师佛是医生,能治众生的“贪嗔痴”。
鸡鸣寺的兴建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历经火灾、炮轰、破坏等浩劫,屡毁屡建。这座药师佛塔于1991年新建,塔高约44.8米,塔身建有内梯外廊,七层八面佛塔,斗拱重檐,铜刹筒瓦。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
药师佛主管消灾延寿,在塔下的走廊,有他为众生发的十二大愿,愿愿为众生。
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来到南京市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看来,佛塔的相同之处有不少,据说,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尚未修建好。
观音殿
观音楼,楼内供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然而,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是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为什么观音菩萨面朝北而望,佛龛上有副楹联:“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形象而生动表现了菩萨普度众生的良苦用心。
这座观音楼是1867年(同治六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的。
豁蒙楼。
豁蒙楼布局轩敞,楼上一副对联诉说着鸡鸣寺的历史,以及曾经沧桑多劫难的故事: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对联中的鸡笼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均是南京城历史遗迹的地名,有着古老的故事。
鸡鸣寺面朝闹市街道,背依南京城墙,城墙上有座台城,城墙外是玄武湖,登临鸡鸣寺,每一步都会踩着厚重的背景,聆听出丰富的回音。
今天的两处名楼分别辟为茶座和素餐馆,一面临窗,供人凭栏远眺。
古胭脂井。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发兵灭陈,隋军攻入台城之时,陈后主与妃张丽华、孔贵嫔藏入胭脂井,后被隋兵发现成为俘虏,将他们三人从井中吊上来时,粉面黛目的嫔妃涕泪俱下,胭脂沾满井栏,以帛拭之不去,遂留下胭脂痕迹。故又名辱井,俗云“石井栏石脉”, 故名“胭脂井”。
宋朝进士曾巩写了《辱井铭》,书篆文刻于石井栏之上,铭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曾在这里留诗:“结绮临春草一丘,
尚残宫井戒千秋。
奢淫自是前王耻,
不到龙沉亦可羞。”
陈后主游宴赋诗,通宵达旦,置国事一边。在杨坚起兵伐陈危难之际,依然沉湎于酒色,犹奏乐府吴声《玉树后庭花》、《临春曲》, 落得井毁国亡,令人唏嘘感叹。
穿梭于殿宇的台阶,佛的寓意并不是以前简单理解的出家念经,终生不娶不嫁,不吃荤、以及有求必应的许愿,布施钱财,教人行善等等;佛因人而异赋予佛不同的意义,一念在心的佛,是心真正的接近佛心,方能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
寺庙中有韦驮殿、志公墓、藏经楼、念佛堂,每一处,殿堂楼阁,钟楼、鼓楼、放生池等斗拱重檐,他们与岁月共行,与历史同在,见证着人类的每一个脚印,无论从闹市路过,还是专程礼佛,让疲惫的心灵沐浴清净的梵音,是一种灵魂的休憩。
顺着指引的箭头,陡的几乎90度的楼梯,颇有上山难的意味,等上香台。
香台
越过蜿蜒曲折的交错寺庙,鸡鸣寺香台令人豁然开朗,香台是一座大型平台,台前的红色巨烛燃着火光,外台燃着莲花油灯,供香客燃香;内平台一柱柱烟雾缭绕的香。我点燃手里的香,香的火焰不可以用嘴吹,一手拿香另一手做扇火状令火焰化为烟雾。
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来到鸡鸣寺,在香台前的大平台上向四方拜佛,心诚则灵,这是我听到与拜佛有关最多的体会。
其实,任何礼仪即使是形式必有相关的规矩,上香也是。
1、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到眉毛处。
2、举香观想拜佛。
3、上香时。第一支插中间,第二支插右边,第三只插左边。
至于为什么遵行这样的礼仪,我有一次到南京灵谷寺,一位女居士教我这样做,不至于莫名其妙的学习他人,心中怀着虔诚,一步步理解佛教的含义。
现代,佛,以渊源流长的文化,佛殿,以精美的建筑,庄严的佛像,山清水秀,浓荫优美的环境,令人流连忘返,于身心于健康都有益处,把世俗的烦忧抛开,真正的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