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说到有关龙的游戏,许多玩家和游戏研发者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的国民级游戏《勇者斗恶龙》。那款游戏从1986年上架以来,推出的各类衍生版本已经达到数十款之多,且在小说、动画和电影领域都成功拓展出超级IP(原创作品)。它还是一款带给玩家欢乐的游戏,但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另一款“勇者斗恶龙”的游戏《癌症似恶龙》。
2016年12月,被称为“游戏奥斯卡”的TGA(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在2016年将“最具冲击力游戏”奖项授予这款游戏,当时游戏的制作人领奖时,全程哽咽。因为这款游戏里的内容是真实的,而且是由父亲为纪念患癌离世的儿子而制作的游戏,它记录了小男孩抗击癌症的全过程。
当然,游戏内容进行了艺术化处理,游戏里的终极Boss(最终关卡的反派主角)恶龙,就是癌症的化身。作为患者的父母,他们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向自己的另外3个儿子解释乔尔的病情——乔尔正在和一条看不见的恶龙斗争,那条恶龙就叫做癌症。在不到两小时的游戏时间中,玩家无力改变死亡这个终极命运。有不少评论甚至用“这就像在YouTube上传了一段孩子的死亡录像”之类的话语来描述玩游戏时的灰暗心情。
没有奇迹发生,只有奋力拼搏,情绪的表达成为游戏里让人压抑的所有。在游戏场景中,玩家到路边得到水果或消灭几个怪物,丝毫不能改变结局,对于每一位玩家来说,感觉都是极其郁闷的。笔者尝试了一番,最终也因为难以忍受绝望的情绪,而选择在54分钟时放弃。
我不想去思考这位父亲是否有消费孩子的嫌疑,也不想去探讨这样的游戏能否如其他文化产品展示癌症病人痛苦时,那般励志、理想和乐观,比如同样出自真人故事、最终结果依然是死亡、却充满了阳光的国产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我只想说,当游戏人沉下心去,把自己的体验和思绪用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之中,所能制作出来的游戏,无论是欢乐、痛苦或者灰暗,都会是让人心动的好游戏,哪怕只是一款只能玩两个小时的小游戏。
然而,这款游戏完全属于设计者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现实中乔尔的掌印、脚印、屁股印都被“克隆”到游戏中,那里成为他的天堂。即使没有玩这款游戏,它背后的意义也通过媒体的传播达成了,它让每一位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更加懂得如何面对生命。其实,这就是这款游戏的终极目的,让人懂得,而不是让人简单地消费。
再换个角度思考下,游戏不仅仅只是娱乐,如果它能有更多场景呢?是否会形成更多的边缘化创新,哪怕如《癌症似恶龙》这样小众的游戏……